邵雍与皇极经世书
郭辉东万化境博文
邵雍(1012年1月21日—1077年7月27日),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谥康节。 北宋理学家、数学家、诗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随父徙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出游河、汾、淮、汉,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悟到“道在是矣”。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著有《皇极经世书》、《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咸淳三年(1267年)从祀于孔庙。
邵雍年少时才智出众,几乎无书不读。为磨练出坚强的意志力,他冬天不生炉子,夏天不扇扇子,夜里不睡觉,刻苦学习好几年。 他不单读古人的书,且广泛游历古人曾经游历过的地方, 越过黄河、汾河、徒涉江淮、江汉平原。考察西周的分封国齐、鲁、宋、郑遗址。待到归来时感叹道:“道在是矣!”自此再没出去游历。
当时李之才(字挺之)为共城县令,听说邵雍好学,便去见邵雍,并对他说:“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意即你知道宇宙万物周期发展过程的物理之学和有关性命的学问吗? 邵雍回答道:“幸受教。”就拜李之才为师,学习《河图》、《洛书》,伏羲氏八卦六十四卦图像。邵雍探索其中深奥内涵时,往往如有神助一般的妙悟、洞彻其内涵,获得如同汪洋一般浩瀚博大的知识。 邵雍研习这些经典的时间越久,明白了天地运动变化规律、阴阳消长规律、世道变迁规律,甚至对动植物的特性也了然于胸,高深的智慧已达到不惑的程度。
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邵雍自共城迁居洛阳,所居房屋是棚草做的,难以抵挡风雨。他以打柴为生,烧火做饭以侍奉父母,却一副怡然自得其乐的样子。 当时的前宰相富弼、司马光等退居洛阳,敬重邵雍,常与之一起从游,并为邵雍置办接近都市的园宅。嘉祐七 年(1062年)邵雍移居王拱辰、富弼、司马光等人出资为其在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置办的园宅。从此邵雍在园地上自耕自种,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 并为自宅起名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 与人交谈,喜欢说人家的长处而不说别人的缺点。 待人不分贵贱,都一样的诚恳。
两宋理学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儒学进入了新的复兴阶段。在理学创立阶段,邵雍和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宋史·道学一》的排列次序为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
邵雍是两宋理学奠基人之一,形成了对《周易》的独到理解,其《皇极经世书》是一部推究宇宙起源、自然演化和社会历史变迁的著作,以河洛、象数之学显于世。邵雍编制宇宙年谱的目的在于经世,其对道的形而上理解超越了以往历代儒家,对于宋代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首先,以天地之数和圆方之数作为天地源起之象征,以此二数分为十六大位,以穷究天地体用之变化。其次,以阴阳奇偶之数作为天圆地方之数的基础,以阴阳刚柔之四象、八卦配合干支之数,参以天地变化之数,导出象征生灵万有之动植物通数。再次,结合前两部分所探讨之天圆地方变化十六位数和阴阳刚柔奇偶动植物通数,呈现出生物运行具象之数,代表天主运行地主生化的天地万物流行生化之象。再次,将天行刚健之数具体细分为元会运世之数.以成就邵雍独创之历法纪年。同时,将地生柔顺之数体现于律吕声音之多元性和差异性来表现动植物之不齐与参差。最后,以此五类大数施行、旁通而统贯于自然界与人文界之一切万有,作为邵雍易学中穷理之学的终结。《皇极经世书》共十二卷六十四篇。前六十二篇是邵氏自著,末二篇是门人弟子记述。其中《观物篇》实乃邵雍之哲学、易理、历史学的理论大纲。
《宋史》评价:雍高明英迈,迥出千古,而坦夷浑厚,不见圭角,是以清而不激,和而不流,人与交久,益尊信之。河南程颢侍其父识雍,论议终日,退而叹曰:“尧夫,内圣外王之学也。”
(1488个中文字符。2023年10月23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