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湘文化学者的历史使命为再造湘军鼓与呼

(2022-10-31 12:07:27)

湖湘文化学者的历史使命:

为再造“湘军”鼓与呼

 

郭辉东

 

在湖湘文化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之际,湖湘文化学者应以匡时济世的历史使命感,弘扬湖湘文化,创新湖湘文化,为再造“湘军”鼓与呼。

一、为再造“湘军”鼓与呼,是湖湘文化学者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近代湖南的兴起始于“湘军之兴”。尽管人们对“湘军”一词贬褒不一,但人们总是把湖南人中某一优秀群体誉为“湘军”,并希望方方面面的“湘军”在湖南这块土地上勃兴并长盛不衰。因此,文艺湘军、出版湘军、体育湘军、电视湘军、科技湘军、产业湘军、文化湘军等具有湖南地方特色的称谓成了使用频率较高的一批名词。

近代以来的中国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中华大地已经和正在经历救国、建国、兴国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就像参加接力赛一样,湖南人在前几棒的优异成绩已为世人瞩目,并令世人刮目相看。

由于湖湘文化和湖南人才社会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一代又一代湖南英才影响甚至左右着中国近代以来政治、思想、军事和其他领域的变化,“湖南人未尝伸过腰,吐过气”的历史改变了,曾经“碌碌无所轻重”的湖南与粤闽、江浙、四川一样,成为近代史上对中国全局影响至深至巨的四个地区之一。

然而,斗转星移,岁月悠悠。在一批批湖南英才相继离开舞台之后,湖南人才由高峰期进入低潮期;曾经辉煌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湖湘文化,也背负着沉重的包袱而疲惫衰微;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迟滞和不到位,湖南错过了几次发展机会,在区域性经济竞争中2005年底已退居第13位;更令人忧虑的是曾经被人们盛赞的湖南人特有的霸蛮精神和豪迈之气也少见了。

这一切,对湖南人来说,似乎是一场梦。不,这不是梦,而是梦醒以后看到的严酷现实!

面对现实,湖南人应当怎么办?不能怨天,不能尤人,也不能责怪前人。不甘落后的湖南人只有知耻而后勇,奋起直追,在涅槃后创造辉煌的明天。

近代以来的军队,一般由海陆空三军组成,并由多兵种组合成集团军。随着人类向太空的进军,将来势必出现“天军”。谁要在天地一体化的立体战争中取胜,必须要有在制高点上克敌制胜的军队。兵要精,将更要强,因为绵羊率领的狮子部队是打不过狮子率领的绵羊部队的。湖南在区域性竞争中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应有新的方方面面的“湘军”崛起,并形成一支优势互补的集团军。

作为湖湘文化学者,应当立足湖湘大地,以开阔的视野眼观世界风云,以宽广的胸怀海纳百川精华,见人所未见,想人所未想,言人所未言,为“湘军”的崛起,或建言献策,或著书立说,或兴办实业,或造舆论鼓与呼,目的就是促使屡创奇迹的湖南人在新的时代战胜自我再创奇迹。

二、坚持学术研究为现实实践服务的正确方向,弘扬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为再造“湘军”创造良好环境

以经世致用为特征的湖湘学风,十分注重引导人们走向实政、实用、实行的经邦济世之路,主张研究有用之学和社会实际问题,通家国天下治安之计,通经学古而致诸用。当代湖湘文化学者应当弘扬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坚持学术研究为现实服务的方向,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前进方向,积极推动先进文化的传播,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供健康的精神产品。当前,摆在湖湘文化学者面前的任务有四条:

一是为湖湘文化在新时代的转型提供理论依据。

在救亡图存、救国救民的时代,湖湘文化曾经铸就了辉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湖湘文化在新时代面临着转型的任务,其中包括湖湘文化基本精神的侧重点也需要转型。

一般认为湖湘文化精华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的学者认为是经世致用、爱国忧民、自强不息,敢为人先;有的学者认为是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有的学者认为是心忧天下、百折不挠、敢为人先、兼容并蓄。这些说法表述不一,其基本精神的价值是永存的,但不同时代需要不同的精神支撑。建设时代不同于革命时代,发展经济不同于革命和战争。为经济建设立论,为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市场经济提供理论指导,这就是湖湘文化学者的首要任务。

二是为湖南人的性格转变提供理论指导。

独特地理环境和文化环境造就独特群体个性,湖南人性格基因是具有血性的。血性是一种气质、一种精神、一种品德,是刚强的浩然正气,是热血沸腾、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大凡湖南人只要认准了一个目标,有了一种思想主张,就不会轻易改变,“虽九死其犹未悔”。这种勇往直前的连死都不怕的精神,在势不两立、你死我活的革命和战争年代是非常可贵的。

现在搞经济建设和市场经济,需要更多的是合作,结局往往是双赢、多赢和共生。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对经商的人来说,没有谈不拢的生意,只有谈不拢的利益。谈生意需要妥协,需要退让,直而不弯,进而不退,生意就很难做成。做生意与搞革命和打仗是不一样的,不能太刚太强太硬,需要柔,需要刚柔相济。

性格决定命运,当代以及未来湖南人的性格应当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转变。理想的选择是把中国人的勤谨中庸和西方人的张扬开放相结合,力求刚柔相济,动静相宜。英国人的绅士风度,法国人的热情浪漫,德国人的严谨高效,美国人的豁达开放,日本人的善采异邦,俄国人的沉毅豪放,都有可取之处。

三是为努力造就熔铸世界文明精华于一体的全面发展的新人创造良好环境。

纵观历史上各类人才的成批出现,总是有一定时间序列的。任何一个时代的大变动之中,总是具有税利眼光的思想家站在时代的前列指引迷津,继而是教育家按一定的需要和目的有计划地系统地培养一代新人。

20世纪初期,湖南的先哲就开始着手研究人的全面发展并着手造就一代新人的问题,后来由杨昌济、毛泽东等人使之变成了现实。杨昌济为了实现“欲栽大木柱长天”的崇高理想,他“以直接感化青年为已任”,毛泽东、蔡和森等一批擎天大柱均出于他的门下。

当今,人类文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世界性的文化开放与汇流,使培养熔铸世界文明精华于一体,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一代新人成为可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预见的“能够全面发挥他们各方面的才能”的“全新的人”将会在地球上出现。随着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进程加快,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人种通婚,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华民族子孙的后代将更加强壮和更加聪明智慧。

湖湘文化在新的时代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湖南人的性格需要改造,需要再一次“辨同异、合中西”,需要在三湘大地再造“新民”。应对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挑战,湖湘文化必须努力浸润现代人文精神,湖南人性格基因必须进行新的组合,并培养造就一代全面发展的新人。湖南的未来需要大家巨匠,只有兼收并蓄,贯通今古,融合中西,才能培养造就新一代的大家巨匠。

四是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和体制环境。

文化产业是以生产和经营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为主的产业。文化与经济密不可分,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发展文化产业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必然。

客观地说,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在国内是居于领先地位的。湖南的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业、工艺美术业、文学艺术业、群众文化业、文化旅游业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文化产业群体的兴起也促进了文化市场的繁荣。

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应当以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市场机制和企业运作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文化产业集团的组建和运作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旅游文化经济为突破口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文化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保证文化产业的发展。

当前,在打造具有湖南特色文化产业体系的过程中,要适应网络信息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走势,在新的制高点上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随着中国加入WTO与世界各国交流的逐渐扩大以及信息网络时代的来临,数字技术给这个时代带来了多样化的传播渠道,网络媒体的海量信息将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每个人都是这一庞大网络的资讯供应人,每个人也都是这一庞大网络的使用人,文化的传播将演化为多渠道、多种产品的传播,一个发展文化产业的更大活动空间已经出现。通过网络向音频视频领域进军已成为发展新兴文化产业的捷径,在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面前,媒体结构正在发生巨变,文化产业的发展正面临着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传统文化产业将会出现经营性危机,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有前所未有的契机。

观念决定行动,思想决定出路。我们应当密切跟踪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最新趋势,实施文化产业集群化高端战略,在主体选择、路径选择上实行高端化,树立品牌意识,提高竞争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产业关联和协作效应,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同时加快人才国际化步伐,培养和集聚一批具有国际化水平的领军人才。

(作者系湖南省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信息中心巡视员,区域经济与人才学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514个中文字符。2022103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