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温州日报70周年 |
分类: 生活日记 |
今天读了温州日报有关纪念创刊70周年的报道,不禁想起了45年前那个秋天。
1972年12月16日下午,温州市公园路59号(老门牌)那幢两层灰砖楼房背后灰蒙蒙的院子里,《浙南大众》报编辑部和印刷厂以及行政管理部门的77位职工,面色凝重地排成6排,拍摄了第一张也是最后一张合影。这张照片不能叫“全家福”,因为它是不祥的缩影一一这年10月上级下令报纸停刊。这份创办于1947年的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的报纸,25年后也难逃厄运。职工们除了印刷厂部分人员留守外将全部遣散,另行分配。这是中央的部署,据说是姚文元的指令一一全国地区级报纸一律停刊。理由呢?据说是小报乱。按说当时姚大人掌控舆论,天下一统,何乱之有?兴许姚棍子手痒痒了,棍子没地儿使劲,便拿地区报开刀了。
我是1972年1月进《浙南大众》报的,当时是每天出版,4开4版。到停刊时,工作不满1年。心酸啊!进复旦读了2年便爆发文革,运动了4年,延迟1年分配又到部队农场劳动1年半,然后再度分配到离家千里之外的温州,好不容易进了专业对口的单位,又被姚大人一个臭屁扫地出门。真是无产阶级大民主啊,大人在为民作主呢!
报纸停刊了,那么无产阶级司令部的声音怎么传递呀?那时浙江和温州还没电视台,百姓家也没电视机,只有广播,省报到温州也得隔天,遇到意外情况邮路受阻,甚至第三天才能到达温州;所以上头叫报社暂时每天出2个版的新华社电讯,我被安排到校对组,校对了3个月的新华社电讯。后来电讯也不出了,我又被安排到平阳县城西公社参加“路线教育工作队”。那个公社本是毛主席“五九批示”即关于干部直接参加生产劳动的指示所表彰的典范单位之一,其时却干部分裂,社员不愿下地,农田抛荒,一片肃杀。工作队成员还有地委党校教师和县直机关干部等。我们这些从不种田的人就走村串户做“思想工作”,大讲特讲“民以食为天”之类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笑掉大牙。
“路线教育”搞了几个月后,传来消息说我的工作重新分配了,当时《浙南大众》报的一把手一一党委书记、军代表林康和党委委员、编辑部党支部书记胡万里,还有不少老同志十分关心我的工作安排,让地委组织部有关干部对我这个孤苦无依的外地人多加关照;组织部也很有人情味,把我分配到当时很热门的温州电业管理局。于是,在那里混了半年,终因不懂电也不谙行政管理,甚觉无趣,于1973年10月调入浙江日报温州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