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处处涂鸦——澳洲十日记之九

(2013-11-21 13:12:29)
标签:

旅游

澳洲

日记

11月2日,本来我们在墨尔本的行程表上有游览亚拉河一项,但驱车经过亚拉河时,导游却说“亚拉河其实也并无多少可看之处,你看河水还有些浑浊……”云云,于是将其忽略了。我问其河水缘何不清,他说“免不了有些工业污染”云云。未知是否一知半解。比之湛蓝的海水,亚拉河略显浑黄的河水的确不那么可爱,河面也不宽阔,显得格局不大,但这条“墨尔本的母亲河”,乃是城中之河,总是有其特有的历史文化地位的吧?但导游一句话也没多说。河两岸的城市风光还是爽心悦目的。河畔,跑步锻炼的市民,读书、晒太阳的市民,不时掠过我们的车窗……

晚餐前的自由活动时间,我们在餐馆附近的街道闲逛。由于是周末,商店几乎都关门大吉,冷清无趣。但马路两侧建筑物上的涂鸦作品吸引了我。因为有的博友曾走访过墨尔本联邦广场附近著名的“涂鸦巷”,那里的涂鸦艺术可谓蔚为壮观,涂的不但有文字,还有人物等巨幅作品,有些具有相当的艺术水准,从而成为墨尔本一景。我们没时间去欣赏“涂鸦巷”了,只得就地看看涂鸦小品了。后来发现,涂鸦在澳大利亚是无处不在的,不光在闹市,甚至在偏僻的市郊房舍乃至悉尼蓝山附近的公路两旁的隔音墙和路牌上,都有各种水准不一的涂鸦作品,有的似乎即兴创作,了了几笔,不登大雅之堂,更像少年恶作剧;有的似乎下了功夫留传后世,色彩凝重,层次丰富,幅面宽大,彰显专业性……涂鸦文化究竟是城市中那些人所为?它反映了怎样的文化心态?城市管理者缘何对其采取了包容之态?市民缘何予以接纳?这都是我脑中的疑问。

记得费孝通先生曾在其《美国与美国人》一书中的《地道车和“涂抹”》一文说过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访美,35年后旧地重游,看到纽约地铁车厢的涂鸦,大惊:“我进入车厢,举目一看,使我吃惊的是四壁都涂满了用油漆写的人名和数字。”后来美国朋友告诉他,纽约地铁涂鸦约在1965年由一位美国青年始作俑,他涂写了自己的名字和“138”数字,后来被群起效仿,由于有人以油漆涂写,很难清除,于是有关方面干脆听之任之;此类涂鸦很快风靡整个地铁车厢乃至街市墙壁、厕所和公共场所……当时费老对此的诠释涂鸦“在我看来多少是在发泄鲁智深的那股憋不住的‘鸟气’,来自对那宏伟的高速公路所象征的新社会和它所带来的社会两极化的反抗。这种情绪在现在美国的社会制度下是洗刷不清的。”费老的诠释是否准确姑置不论。如今西欧各国也有类似的街头涂鸦,其内在的深层文化因子究竟是什么,倒是值得探究的。

处处涂鸦——澳洲十日记之九

处处涂鸦——澳洲十日记之九

处处涂鸦——澳洲十日记之九

处处涂鸦——澳洲十日记之九

处处涂鸦——澳洲十日记之九

处处涂鸦——澳洲十日记之九

处处涂鸦——澳洲十日记之九

处处涂鸦——澳洲十日记之九

处处涂鸦——澳洲十日记之九

处处涂鸦——澳洲十日记之九

处处涂鸦——澳洲十日记之九

处处涂鸦——澳洲十日记之九

处处涂鸦——澳洲十日记之九

处处涂鸦——澳洲十日记之九

处处涂鸦——澳洲十日记之九

处处涂鸦——澳洲十日记之九

处处涂鸦——澳洲十日记之九

处处涂鸦——澳洲十日记之九

处处涂鸦——澳洲十日记之九

处处涂鸦——澳洲十日记之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