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叨叨的故事——旅台见闻之一

(2011-04-16 12:29:05)
标签:

旅游

台湾

导游

 叨叨的故事——旅台见闻之一
浙江日报老报人旅游团(第二团)于4月6日至13日在台湾旅游,在日月潭留影。(胡子洛摄影)

叨叨的故事——旅台见闻之一
手持鲤鱼旗的导游。(本人摄影)

    我们浙江日报老报人旅游团一行近百人,分两批分别于4月5日、6日从杭州直飞台北,作环岛8日游。我和夫人参加6日出团的一批。导游是我们踏上台湾土地接触的第一个“窗口”。所以先说说导游。

    叨叨是我们团队的台湾导游,名字是我给取的,姑隐其单位和真名,防止对号入座;但有关他的情况绝对真实。

    叨叨长得高大英俊,脸色黝黑。到机场接团时,戴着黑色牛仔呢帽,穿长裤,皮带是细细的花帆布质地的,半截就挂在肚皮上晃荡;最有意思的是屁股上系着一条迷你牛仔裙,说是裙,其实只有后面半片,盖住屁股,像面浅蓝色的旗帜。叨叨国语流利,在台湾大概可算二流(一流的是电台、电视台的主播)水平了;就是我们常听的那种软糯的台腔,时不时在句末来个“嚎”。他说自己的钱物均放在那牛仔裙的袋子里。不怕被偷?不怕。他说台湾法律对偷窃惩处严厉,抓住就判处12年徒刑,故铤而走险者极少;而对抢劫反而处罚较宽……他的腰间还挂个小小圆筒皮袋,不知装啥。他说屁股上的牛仔裙是自己的标志性装饰。他已不惑之年,然至今“未嫁”。也许做导游整天云游四方不着家,难觅意中人?叨叨的服饰色彩斑驳,也许就是台湾社会的缩影?

    叨叨对两岸风土人情经济面貌甚为熟悉,每每对两岸事物加以比较,并有分寸感,很具“可听性”。大陆旅游部门是有导游词提供给导游的,熟记导游词大概是导游培训之必修课,防止他们不着边际胡说八道有损地方和景区形象。我书橱里就有一本厚厚的浙江省旅游部门撰写出版的全省景点导游词。不知台湾有无内定的导游词?或者根据两岸关系确定一个大体的框架?忘记问叨叨。叨叨说起台湾趣事,插科打诨令人捧腹;有时还加上表演动作,间或哼唱几句歌曲,很会调动游客情绪。他当过防化兵,考导游资格证历经6年之久,可见其难。但也许6年历练成就了他,他说当年唐树备先生访台时就是他接待的。   

    叨叨说的两件事情最滑稽——其一,一次台湾台风灾后,道路中断,大巴难行,他带着游客艰难步行达一昼夜方过险境,途中他见一位女游客年纪大体力差,便上前搀扶,后此事被台湾一家报纸的狗仔拍到画面,竟予发表并胡诌他与那女游客有暧昧关系云云,结果被他投诉诽谤,那记者和报社被罚赔16万元新台币。台湾狗仔竟如此离谱?连小小导游也不放过?我颇感纳闷。其二,他说自己的外婆90岁时掘得第一桶金:因外婆生活在山区,常年吃番薯,不爱吃稻米,说是吃米之后屁屁会臭。而番薯吃多吃了易放屁,且外婆放屁很响。某电视台闻之,就策划由其外婆与某乐队配合演出“屁乐”,外婆虽耳背,却能随着乐队节奏“嘭嘭……”接连放屁,而“番薯屁”不太臭,观众闻之大悦。外婆成了明星,于是得到百万新台币的酬金……众听罢狂笑不止。他说外婆长寿,至103岁才辞世。但我还是觉得他外婆“番薯屁”功效如此强大似乎有点夸张。寂寞旅途,逗笑游客,舒缓情绪,亦导游之责也。

    叨叨在旅途中声明自己有基本工资,出团一天的报酬是1500元新台币,不像香港有些导游无底薪,所以当游客进入购物点不买东西就给脸色甚至歇斯底里,他是不会这样的。那是实话,他带着我们进了至少8家购物场所,什么阿里山麓茶叶店、邵族特色商店、花莲珊瑚工艺品点和玉石工艺品店、台北手表和数码产品等精品店、钻石店、特产店、免税品店,不管我们买不买,他都很淡定,静静地在一旁等候;完了上车照样谈笑风生。但上述这些店家的经营者却不如他淡定了,也许陆客如潮涌来,一个个团队排队进场,他们应接不暇,所以往往在门口匆匆分发了“VIP”号码,朝游客身上一贴,就急忙将人们引入“讲解室”,由一位年轻的专业“讲师”简略地介绍一下有关知识,在人们还模不着头脑时就被带进奇光四射、异彩纷呈的首饰工艺品店堂……比如在那家钻石店里,一位自称小刘的“讲师”,国语说得很难听懂,只用一二分钟说了几句,连钻石的“4C”也不做介绍,只是把一支测试钻石的笔样仪器晃了一下,说只要把它对准钻石,闪现红光就说明钻石是真的了,就算讲解完毕,忙不迭地把我们引入销售大厅;因为后面的几辆旅游大巴又带来了大队人马等着进场了……在珊瑚店、精品店等处几乎都是这样,只有茶叶店较好,讲解员比较详细介绍了当地乌龙茶的特色,让大家坐下来品尝茶水,做足前戏后,慢慢进入高潮……

    不过导游拿购物店的回扣是地球人都知道的行规,也不是啥潜规则了。他们要靠回扣增加收入,只要不太离谱,购物时间适可而止,无可厚非。所以,叨叨提醒我们要到“正规”的店家买东西,要买台湾特产到台北一家店一次性搞定,途中不必买了。说有次有的游客买的凤梨酥是冬瓜馅冒充的。台湾人竟敢如此自毁形象?我在途径花莲时在一个当地农民摊位上买了几盒凤梨释迦饼,回来一吃感觉不错。当时我看那摊主一张诚恳的大黑脸,接过我的人民币连看也不看就塞进口袋,就很信任他。他说:“我们是自产自销,价格便宜,你到台北买,至少一盒300台币。”后来到台北那导游带去的店里一看,真是如此。叨叨还似乎不经意地说,看到你们杀价感到意外,台湾一般不会杀价的,因为杀价感到有点残酷。此话怎讲?难道讨价还价不是古今中外的光荣传统吗?

    其实旅游购物并非全是灰色或黑色的记忆,只要经营者处置得当,游客会有别样的收获甚至意外的惊喜。这一点,温州的“经济探秘游”项目倒是可供台湾同行借鉴的。该旅游产品是借助温州民营经济的独特优势开发的,游客在深入几家典型民企深度考察温州经济格局时,通过实地参观,与企业家接触等,会得到在风景名胜区无法感受到的一个城市的历史脉络和发展经验,从而丰富自己的旅游体验。最后游客们会怀着钦慕之情愉快地在参观点选购温州的皮鞋、打火机、眼镜、剃须刀等特色产品。这次我们团队所到的几个购物场所,无论是玉石加工还是钻石加工,背后都有一个不小的产业支撑,也是台湾的特色产业,如果把这些产业的发展历程、工艺水平、国际地位等详加介绍,或者提供一个录像资料片播放,游客的收获也许大不一样,对扩大台湾特色产业的影响也有好处。目前这些店家经营者的做法,似有急功近利之嫌。叨叨对上述购物场所的功课似乎做得也不充分,在车上只简略说了几句,无法让人形成较为深刻印象,激发不起购买欲。也许他们对大陆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程度还缺乏实际的了解,以为游客孤陋寡闻,看到他们耀眼的玉石钻石就会目瞪口呆。其实游客中不少人见多识广,去过阿姆斯特丹等地钻石加工厂的为数不少,到过几十个国家的也大有人在。所以,要想抓住大陆游客的钱袋,还得做做功课。比如,把台湾的玉石加工业与大陆和缅甸等同行业加以比较,并说出其工艺水平和价格水平;把台湾的钻石加工业与荷兰等国加以比较,等等。这样,不仅给游客提供了知识,也为推销自己的商品做了最实在的广告,自然会赢得游客的信任。

叨叨的故事——旅台见闻之一
故宫博物院。(胡子洛摄影)  叨叨的故事——旅台见闻之一
野柳地质公园。(胡子洛摄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