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民”还是“野蛮人”?——《论语》译文比较134

(2009-09-12 13:42:10)
标签:

论语译文版本

比较

文化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先进篇第十一》)

    ——对这段语录的翻译,诸译本出现了三种说法,而且有的相差很大。

    《论语通译》:“孔子说:‘先学习礼乐(而后做官)的人,是在野的人;(先做官)而后学习礼乐的人,是卿大夫的子弟。如果要选用人才,我将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论语全译》和《论语》译评也是如是译。

    《论语》拼音、注释、今译、诵读本:“先在礼乐方面取得成效,是平民;后在礼乐方面取得成效,是君子。如果选用人才,那我主张选用先在礼乐方面取得成效的人。”

    《论语别裁》:“他(孔子)说人类先辈——上古的人对文化开创怎么来的?上古的上古,可能没有文化,同动物一样。所以孔子说,先辈对礼乐文化,是‘野人也’。原始都是野人的生活,慢慢进化,才有文化的形成。‘后进于礼乐,君子也。’他说我们后辈,有了文化以后就不同了。生下来就接受文化的教育,教育得好,有高深的修养,受了文化的熏陶,很有学问,我们给这种人的名称是‘君子’。‘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假使说到实用上的话,则主张先辈的朴野。……实际上人类真正的文化,譬如礼乐,是根据内心来的,根据思想来的。真正的诚恳、朴实,就是最好的文化,也是真正的礼乐精神。而后天受这些知识的熏陶,有时候过分雕琢,反而失去了人性的本质。”

    对这段语录中之“野人”和“君子”的理解出现如此大的差异,真是令人惊诧!孔子这里说的“野人”究竟是“在野”之人或“平民”还是上古时期未开化之野蛮人?我觉得南怀瑾之说似乎难以成立,特别是后半部分的解释显得牵强。《论语通译》将“先进”句理解为“先在学习礼乐方面有所进益,先掌握了礼乐方面的知识”,将“野人”理解为没有爵禄的平民“,将“君子”理解为“有爵禄的贵族”即世卿子弟,还是比较令人信服的。这样的解释与孔子说“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在逻辑上说得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