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雍也篇第六》)
——对这段语录的翻译,因诸译本对其中之“不有……而有”之关系理解不同,而产生了根本性的差异。《论语通译》等将这段语录译为:“孔子说:‘如果没有祝鮀的能言善辩,没有宋朝的美貌,是难以在当今之世免遭灾祸的。’”它是把“不有……而有”作为并列关系来理解的,即“而”同“与”;和,二者兼有。但《论语全译》等译本却译作:“孔子说:‘要是没有祝鮀那样的口才,仅有宋朝那样的美貌,在当今社会里就难免受害了。’”这是把“不有……而有”作为对比关系来理解的。
上述两种译法,我看还是后一种较为可信。因为人在乱世,处世之智慧肯定是最为重要的,美貌在其次。所以,前一种译法把美貌与智慧并列,是难以令人信服的;孔子强调的定是“祝鮀之佞”。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