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听季老
(2009-07-12 20:59:38)
季羡林教授离开了我们。他在生前曾郑重撰文,三辞“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桂冠,其心胸之坦荡,情感之真切,为学界所无,一直传为佳话。
季老的有关自己不愿接受上述三顶“桂冠”的话语,毫无虚饰,完全是内心的真情流露,说得实事求是,不能不令人折服。著名学者徐晋如近日在博客中说:“季老坚辞“国学大师”的头衔,是对浅薄无聊的某些媒体从业者的礼貌的逐客令。季老是一位学术大师,但他的治学领域与国学几乎无关。”媒体的无知和某些官员的浅薄及附庸风雅,使季老不愿意接受的桂冠硬是死死扣在他的头上,让他不胜其烦。所以,他的这些话,不仅仅是一位名学者名教授的自我表白,更是对我国学界一些知识分子中存在的相当浮躁的虚夸之风的拨正。君不见上海有关部门还兴师动众成立了“某大师工作室”吗?而某大师不是扭扭捏捏地“笑纳”了吗?这跟季老的风骨相比,何止相去十万八千里!
所以,如今我们在怀念季老之时,何不听从他生前的教诲,不再把那三顶桂冠重新给他戴上呢?我们的悼念报道和缅怀文章,能否也把那三顶桂冠抛弃呢?
在此,让我们重温季老生前的话语吧——
“说到国学基础,我从小学起就读经书、古文、诗词。对一些重要的经典著作有所涉猎。但是我对哪一部古典,哪一个作家都没有下过死功夫,因为我从来没想成为一个国学家。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煞老身!我连‘国学小师’都不够,遑论‘大师’!为此,我在这里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国学大师’的桂冠摘下来。”
“光谈教育界。我一生做教书匠,爬格子。在国外教书10年,在国内57年。人们常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特别是在过去几十年中,我一直担任行政工作,想要做出什么成绩,岂不戛戛乎难矣哉!我这个‘泰斗’从哪里讲起呢?在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中,说我做出了极大的成绩,那不是事实。说我一点成绩都没有,那也不符合实际情况。这样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但是,现在却偏偏把我‘打’成泰斗。我这个泰斗又从哪里讲起呢?为此,我在这里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学界(术)泰斗’的桂冠摘下来。”
“在中国,一提到‘国宝’,人们一定会立刻想到人见人爱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可是,在一次会议上,一位领导突然称我为‘国宝’,我极为惊愕。到了今天,我所到之处,‘国宝’之声洋洋乎盈耳矣。我实在是大惑不解。当然,‘国宝’这一顶桂冠并没有为我一人所垄断。其他几位书画名家也有此称号。我浮想联翩,想探寻一下起名的来源。是不是因为中国只有一个季羡林,所以他就成为‘宝’。但是,中国的赵一钱二孙三李四等等,等等,也都只有一个,难道中国能有13亿‘国宝’吗?这种事情,痴想无益,也完全没有必要。我来一个急刹车。为此,我在这里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国宝’的桂冠摘下来。”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