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君子只求身后名?——《论语》译文比较(97)

(2009-07-07 11:29:00)
标签:

《论语》版本

比较

文化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同上)

 ——(子曰)君子只恨死后没有名声被人称颂。”(《论语(拼音、注释、今译、诵读本)》)

 ——(子曰)“君子最嫉恨自己直到死也不能称名于世。”(《论语【译评】》)

 ——(子曰)“君子就怕死后没有(好的)名声被人称颂。”(《论语通译》)

 ——(子曰)“君子所担心的是:直到死时还没有好名声被人称道。”(《论语全译》)

 ——(子曰)“一个君子,最大的毛病,是怕死了以后,历史上无名,默默无闻,与草木同朽。”(《论语别裁》第727页)南怀瑾对这样的翻译又作了补充说明:“一个真正的君子,都是要求自己,学问也好,一切事业也好,只问自己,具备了多少?充实了多少?努力了多少?……在内省的修养方面,只问自己应对人如何,而不要求别人对你如何。”

    显然,南怀瑾对这段语录的理解,是孔子提出了对“君子”的人格健全的要求,即不要追求身后的虚名。而前几种译法,无论是说“恨”也好,“怕”也好,“嫉恨”也好,“担心”也好,都是与南怀瑾的理解相反的。其实仔细推敲即可知道,“君子”成天担心害怕死后无名,还叫“君子”吗?而且还是孔子作如是之教诲?这些翻译之谬误,是怎样出笼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