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容忍”与“忍心”——《论语》译文比较(75)

(2009-07-05 14:00:37)
标签:

《论语》版本

比较

杂谈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篇第三》)
   
——“孔子谈论季氏,说他在家庙的庭院里居然冒用了八佾规格的乐舞,这种事如果可以容忍,那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呢?”(《论语通译》)
    ——“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的规格在自己的庭堂上演奏乐舞,对这样的事要是能容忍,还有什么事不能容忍呢?”(《论语拼音、注释、今译、诵读本》)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八佾在宗庙的厅堂里奏乐舞蹈,如果这样的事情都能够忍受,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够忍受呢?”(《论语【译评】》
    ——“
孔子谈论到季氏,(说:)‘在(自家)庭院中使用六十四人的舞蹈队列,这样的事他能狠心干出来,还有什么事不能狠心干出来呢?’”(《论语全译》)

    ——“季氏即季家,当孔子时代,鲁国有三家权臣,即所谓权门,而且不是普通的权门,是可以摇动政权的权门。这三大家是孟孙、仲孙、季孙,国君都拿他们没办法,整个政权都操在他们手上,鲁国当时的国君就那么可怜。季氏这位权臣,有一天高兴起来,在家里开家庭舞会,结果,玩出天子的味道来了。照规定他只能欣赏四人一排的舞蹈,他居然摆出八人一排的舞,完全天子的味道,要与中央抗衡,已经不把朝廷放在眼里。有人把这事告诉孔子,孔子就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照后世学者们的解释,好像孔老夫子听了这件事,大发脾气,握着拳头,敲响了桌子,厉声呵斥道:假如这件事我们都能忍耐下去,容许他去干,那么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容忍他季某去做呢?事实上,并不是后儒们所解释的那样,假如真是后儒们所解释的那样,那么《学而》篇当中:‘温、良、恭、俭、让’形容孔子的五个字里的‘温’字,要用红笔打叉了,孔子的修养就不行了。很简单,《为政篇》不是刚说过孔子能不能先知的问题吗?其实孔子早已看出季氏的动向,所以有人告诉他季氏八佾舞于庭,在家里摆天子的排场时,孔子就说,这要注意!季家的野心不小,像这样的事情,季家都忍心做了,还有什么事情他不忍心去做呢?叛变、造反,他都会干的。孔子就以这件事断定,季氏将来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所以‘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是说季氏竟然忍心做这些事。并不是孔子在那里发脾气骂人,这些很明显的文字,不必要故意转个弯来把它乱解释。”(《论语别裁》第120-121页)
   
    上述五种译法,后面两种基本相同。前三种都把“是可忍孰不可忍”作传统的解释即“这种事如果可以容忍,那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这种解释法,已经沿袭久远,如《中国成语大辞典》中解释“是可忍孰不可忍”时,就引用了历代文选中所用的这个成语,但也都做前述释义。而南怀瑾先生此处又是别出心裁,做出了与众不同的自己的解释,认为“是可忍孰不可忍”并非孔子在发火,而是说“像这样的事情,季家都忍心做了,还有什么事情他不忍心去做呢?”于是关键要看“忍”字做何解释了。南怀瑾先生做“忍心”解;而过去一般做“忍耐”解。但从这段语录的上下文行文结构来看,我们倒是可以看出一些名堂来的。这里是说孔子自己谈论季家的事情并随即发表评论,而不是他在听到人家报告后的评论,所以,他说季家这样的事情都忍心干了,还有什么事情干不出来呢?从逻辑上说是顺的,通的。所以,我还是佩服南怀瑾先生的学识和胆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