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礼仪”还是“中和”?——《论语》译文比较(68)

(2009-07-05 09:30:55)
标签:

《论语》版本

比较

杂谈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同上)
    
——对这段语录中的“礼”,作何解?三种译本照搬一个“礼”字,未作翻译(《论语通译》、《论语全译》、《论语拼音、注释、今译、诵读本》);一种译为“礼仪”(《论语【译评】》)。我认为,对“礼”这样的词,犹如对“道”、“天”等大概念一样,是关系到理解整段语录的准确含义的关键,所以,不能因为难译而回避,也不能因为一时找不到确切的现代汉语与之对应而草率从事。对此,《论语别裁》还是不失其学术风范的。南怀瑾在解释这里的“礼”时说:“此处《论语》上的‘礼’是社会秩序上的礼,个人的礼。……有子的话‘礼之用,和为贵’,这等于礼的哲学。礼是干什么的?是中和作用,说大一点就是和平。这也就是礼的思想。人与人之间会有偏差的,事与事之间彼此有矛盾,中和这个矛盾,调整这个偏差,就靠礼。那么法律也就是礼的作用……‘和为贵’,就是调整均衡。”所以,把此处的“礼”译为“礼仪”,理解上就太狭隘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