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有”何“亡”?——《论语》译文比较(51)

(2009-07-04 19:24:32)
标签:

《论语》版本

比较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子张第十九)


     对这段语录的翻译,诸译本对前两句即“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的释义大体相同;只是对后两句即“焉能为有?焉能为亡?”的释义就不一致了。有译“(这种人)哪能算有?哪能算无?”(意谓无足轻重,有他不为多,无他不为少。《论语【译评】》基本相同。)有译“这种人怎么能说他有道德有信仰?怎么能说他没有道德没有信仰?”(意即这种人的德与道,虽有若无。)(《论语全译》)有译“这样的人怎么能说他存在?又怎么能说他不存在?”(《论语(拼音、注释、今译、诵读本)》)

     而《论语别裁》是这样翻译这两句的:“像这种人教他得意也不可以,‘焉能为有’,他得意就会得意忘形,忘记了自己。让他失意也不可以,‘焉能为亡’!他又会失意忘形。换句话说,自己没有建立一个人生观,自己没有中心思想……自己有中心思想才可以,能处有处无,坦然自在。”

     上述第一种译法,纯粹是望文生义,我认为是很成问题的。第二种译法跟《论语别裁》的比较接近。第三种译法更是牛头不对马嘴。最后一种译法,还是比较符合子张的语义的。当然,还得专家来进行更准确的判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