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仅是相师之道——《论语》译文比较(40)

(2009-07-03 22:03:12)
标签:

《论语》版本

比较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同上)

 
    ——
(子曰)“师冕来见孔子,到了台阶跟前,孔子就说:‘是台阶了。’到了坐席跟前,孔子就说:‘是坐席了。’大家坐定了,孔子又一一告诉他:‘某人坐在这里,某人坐在这里。’师冕辞别出去了。子张问道:‘这是同乐师讲话的方式吗?’孔子说:‘是的,确实是帮助乐师的方式。’”(《论语全译》;《论语通译》、《论语【译评】》和《论语(拼音、注释、今译、诵读本)》基本相同)

    ——《论语别裁》的翻译:“师是古代很重要的文化官,管音乐艺术的大乐师。在春秋战国时代,乐师与后来的太史令同样重要。……这个名叫冕的乐师来看孔子。古代的乐师,多半是瞎子,孔子出来接他,扶着他,快要上台阶时,告诉他这里是台阶了。……到了席位时,孔子又说这里是席位了,请坐吧。等大家坐下来,孔子就说某先生在你左边,某先生在你对面,一一很噜嗦的告诉他。”“等师冕走了,子张就问,老师,你待他的规矩这样多,处处都要讲一声,待乐师之道,就要这样吗?孔子说,当然要这样,我们不但是对他的官位要如此,对这样眼睛看不见的人,在我们作人做事的态度上,都应该这样接待他。”(见该书第746~747页)


    上述两种译法,后者看似文字比较罗索,但确是翻出了这段语录的真意。而前一种译法,只是对语录的表面的机械的文字形态转换,没有进入到孔子的思想层次之中;看起来好像只是孔子在待人接物方面的一般的礼貌,而这是普通人也能做到的,其弟子何必把它郑重其事地记录在案?南怀瑾的翻译在文本上虽然与前一种似乎没有质的区别,但是,在后半段,却道出了孔子之所以如此接待盲人乐师的思想真谛,从而使人顿语到这段语录的非同寻常的教化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