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此道何道——《论语》译文比较(9)

(2009-06-28 15:39:03)
标签:

《论语》

版本

比较

    “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篇第四)

——“早晨得知了真理,就是当晚死去,也值得了。”——《论语全译》(阎韬、马智强译)(下划线系引者所加。)《论语通译》(徐志刚译注)《论语》【译评】(刘琦)《论语(拼音、注释、今译、诵读本)》(何香荷注译)也都把“道”译作“真理”的。

而南怀瑾的《论语别裁》是对“道”作了非常系统的阐述的,并未将之简单地等同于“真理”。因为把“道”简单地等同于“真理”,恐怕很难与孔子的本意吻合。他认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是孔门学问的四大原则。那么这个“道”是什么道?这是很难讲得清楚的问题。研究上古时代的“道”字与“天”字,都有几个意思。“道”有时表示形而上的本体,有时候表示形而下的法则、原则、守则。孔子在这里讲的“朝闻道,夕死可矣”的道,究竟是形而上的那个道,还是形而下的那个心性的法则呢?无法定论。(从本篇看来)道在仁之体,仁是道之用。所以他说,一个人如果真正得了道,早晨得了道,晚上死了都合算,人生就是怕不闻道。(见《论语别裁》第178至179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