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特色:万安中学的“自主教育”体系

标签:
教育 |
【定义】
自主教育,是基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以充分发挥生命个体之发展性和主体性为导向的一种教育理念;亦是培育受教育者"自知而能够主宰、自律而富有主见、自强而善于主动“(三自三主)品质的实际过程与追求。
【理论依据】
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兴起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被称为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它沿用了哲学中的“人本论”,提倡“以人为本”。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内容有四:强调人的责任(人们自己最终要对所发生的事情负责),强调“此时此地”(尊重现实才能成为真正完善的人),强调从现象学角度看个体(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因此自己能够克服自己所遇到的暂时困境),强调人的成长(欲得到圆满或幸福则需永远地积极地寻求发展,亦即“自我强化”)。
“以人为本”导向的“自主教育”思想: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教育的主导;学生在教师导学、助学、促学之下自主地发展,以至长远地益于终身发展。
【范畴】
自主五育:
自主管理,修德—德育;
自主学习,益智—智育;
自主锻炼,健体—体育;
自主陶冶,向美—美育;
自主活动,能劳—劳育。
【主要内涵】
教师引领下的“自主”,乃以自知为前提、以自律为机制、以自强为目标,并借助“主宰自己人生走向”的足够源动力,有主见而且主动地完成学业、铸就品格;而“自主五育”,其根本目的就是培养思行并举亦即有独立人格、能笃实行动的德智体美劳自主发展的人。
第一,关于自主。
自主,指个体主动思考独立判断,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色、风格、个性,并自我激发内在潜能与动力,整合外在积极因素,规划自己、发展自己的过程与状态或习惯与品质。包含六个维度即“三自三主”:自知、自律、自强;主宰、主见、主动。
自,指向发展性,人的发展纵向过程。
1,自知:对本体的科学认知与评估,这是成长发展的基石,亦即在对自我这个主体的本身、环境、时代、背景等方面综合了解的基础上更好的去谋求发展;
2,自律:从内约束向上超越,这是成长发展的机制,亦即在成长和发展之路上自觉地不断用制度、道德意识和方法约束自己;
3,自强:努力向上,修身自立,这是成长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亦即个体的自强凝聚成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促进个体更大潜能的发挥。
主,指向主体性,人的内在发展阶段。
1,主宰:佛学上说,“我谓主宰”,即支配人的身体和思想有所作为的来源。此借指本我思维,亦即怀着“自己主宰自己”的思想;这是主体性的内在体现,是主体发展的源动力;
2,主见:本体的独立思考与见解,是主心骨,是个体发展的风向标,以确定人生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兼顾环境与个体内在的结合;
3,主动:从内向外的诉求与力量,是主体内在精神的外显表现,是主体内在诉求的行动落实。
第二,关于五育。
在教师强有力的教育之下,学生自主发力即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锻炼、自主陶冶与自主活动,以使自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作为现代中国教育观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其实渊源于中华传统文化。
《左传·庄公八年》:“《夏书》曰:‘皋陶迈种德,德,乃降。’姑务修德,以待时乎!”修德者,修养德行也。提升自身的素养,旨在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宋代
《易传》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锤炼才会不断前进。“健”,健体,健全体魄也。锻炼,不仅能改变人的体质,更能改变人的品格。
古有所谓“向美而生”。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向着美好事物而活着,二是因为美好而存在。可见,向美者,审美创美成美也。向美,既是做人的情调,也是做事的情怀。
司马光《家范》曰:“君子能劳,后世有继”。能劳者,爱劳且会劳也。也就是说,能劳不只指愿意勤劳,更指竭力于拥有劳动技能,此乃创业立足、永续发展之必需也。
【课程建设】
包括国家课程之必修选修与校本课程之必修选修。
一
自主管理—校本课程选修。
借助万安中学德育序列,全程而立体地发挥团委学生会的作用,春风细雨潜滋暗长乃至生机勃勃,不断强化每一个学生个体的自主管理,包括自我认识与自我警视、自我约束与自我提升。
课程开发,可以学生社团为载体。题例:校史大观园,模拟法庭,模拟记者招待会,国旗下的讲话,假如我当“官”(团委书记、学生会主席、班干部、小组长等),红色文化(万安暴动、八十个农民上井冈等),绿色校园,等等。
二
自主学习—国家课程必修及其选修。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于“二三四教学范式”课堂改革之中,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
具体而言,参照《万安中学二三四教学范式(框架版)》、《万安中学二三四教学范式(案例版)》、《万安中学二三四教学范式(论坛版)》等“三部曲”,开拓前行,着力于八个方面:
1,时间,自我管理。加强时间意识观念,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步骤。
2,目标,自我制定。学习目标就是学习方向的方向和驱动力,也是学习的内在动力。
3,计划,自我执行。按时有效地执行学习计划,不找借口不拖延。
4,环境,自我创建。构建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物理环境、资源环境、技术环境和情感环境)是自主学习得以开展的保障。
5,心态,自我调适。自主学习,应保持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6,方式方法,自我选择。这是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基本行为、意识、习惯品质和认知的取向,学习者要选择适合自己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方式方法。
7,工具使用,自我把握。学习工具的使用是促进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学习者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把握学习工具。
8,深度学习,自我推进。深度学习是自主学习的目标,学习者通过知识性学习,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过程中相关必备能力,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水平以及品格素养。
三
自主锻炼—国家课程必修+校本课程选修。
必修课,体育;选修课,在必修课体育的基础上枝生。
课程开发的四个策略。
1.充分利用体育与健康理论课,做好自主锻炼的意识引领,重点突出锻炼的原理与方法、体质健康测试的方法和评价、锻炼计划的制订、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评价自身机能状态和锻炼效果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为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打下基础。
2.在课堂教学中实施选项练习,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每一节课都给学生留有适当的“自由”时间,给学生创造自主锻炼的机会。比如,在每一节体育课中给学生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教师给学生提出3-4项练习项目(如篮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等,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比如本校传统体育项目来确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到其中的一个项目进行练习。这样,就形成了各个练习项目的“小团体”。
3.体育课外活动采用方案引导,扩大学生自主锻炼的空间。课间操,在各教学楼之间的硬化空地上开展,各班体育委员带领,班主任适时督导;此外,根据学校和班级的课外活动计划,每次课外活动都由学生设计自主锻炼活动方案,体育教师给予指导。
4.校外活动采用“社区活动互助组”形式,拓展学生自主锻炼能力。在周末或节假日,以邻近小区同学组成“社区活动互助组”,由组长带领开展多种比赛活动。
四
自主陶冶—国家课程必修+校本课程选修。
必修课,音乐与美术;选修课,在必修课音乐美术的基础上枝生。
经由外在的审美素养(审美观、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而追求美的精神实质即人生的美学趣味和审美境界。为此,课程开发时要想方设法让音乐美术专业上的一系列技能(唱歌的姿势、呼吸、发声、共鸣、吐字等,以及音乐欣赏的听觉感知、听觉辨别、听觉表象、听觉记忆等,画图的素描、色彩、速写、平面设计、立体设计等),与本土人文资源乃至与现实生话紧密结合起来。题例:万安农民画、万安采茶调、客家服饰欣赏、五云人物春秋、十八滩古诗鉴赏、井冈山文学社创编,乡村古屋欣赏,美丽村庄揽胜,妙语佳联赞万安,等等。
五
自主活动—国家课程必修+校本课程选修。
于必修课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枝生劳技类校本课程。
其关键在于亲和力和生命力。要建设充满亲和力和生命力的劳技类校本课程,就必须智慧地利用校内资源与地域资源,并竭力突出生活性、文化性和体验性等特征。现代劳动技能方面,可通过“信息技术+”的形式来开发。课例:信息技术+心理保健室,信息技术+班务管理,信息技术+校园电视台,信息技术+科技小制作,等等。传统劳动技能方面,可通过“节假日专题实践活动”形式来开发;宜以班会开题与结题的措施来落实与评价,促使学生努力地自行设计方案、自行实施方案并形成报告;设计课案时,除了突出实践性,还要突出指向性即指向乡土文化,诱使学生通过劳动实践不仅提高劳动技能,而且传承乡土文化。题例:窑头豆腐制作,横塘脐橙种植与网售,枧头砖瓦窑的烧制工艺,百嘉冬酒酿造,高陂手工竹编,潞田黄金茶采摘与加工,万安湖库叉养鱼,等等。
【评价原则】
1,客观。实事求是,不虚夸。
2,多元。从多个方面对个体进行评价。
3,开放。不仅限于教师评价,还包括生生评价、家长评价和自我评价等。
4,注重发展。以发展变化和动态的目光进行评价,为个体人生规划奠定基础。
【机制保障】
政工处:班级管理自主化机制;
教务处:教学管理自主化机制;
教研处:科研管理自主化机制;
电教处:信息技术自主化机制;
团委学生会:社团管理自主化机制。
【校训校风,教风学风】
校训:自昭明德,自珍砺学。
自昭明德,语出《易经》中的《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大意:太阳从地面升起,象征“上进”;君子观此象应当自觉展现高尚的美德。 自珍,语出唐
与校训相呼应的,乃校风。换言之,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校风是校训的拓宽、延伸和具体途经。优良的校风一经形成,就会构成一种独特的教育心理环境,成为影响整个学校生活的重要因素。
校风:乐教乐学乐创,成长成功成才。
乐教,以愉悦的心态施教,把教育作为人生的快乐享受;乐学,以愉悦的心态学习,把求知作为人生的快乐享受;乐创,以愉悦的心态创新,把创新作为人生的快乐享受。
乐教乐学乐创,三者之间是顺承递进关系。教师乐教,激趣启智,便带来学生乐学,进而师生乐创。
成长,师生身心全面成长;成功,教业学业俱为成功;成才,师生双向成才。
成长成功成才,三者之间也是顺承递进关系。成长是成功的基础,成功又是成才的基础,而后者又是前者的必然。身心的健全,知识的丰富,水平的提高,能力的发展都可谓成长;成长的过程使得量得到积累,积累结出经验便由量变到质变获得成功;而成功不断累积,结果就必然的成为人才。
教风与学风,乃校风涵盖之下的师生教学具体状态,亦即凝聚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精神动力、态度作风、方法措施等;它通过学校全体成员的意志与行动,逐步地形成和固化,成为一种传统和风格。
教风:严谨,民主,和谐。
严谨,讲究科学,讲究实效,精心谋划,精心施行;民主,多给学生主动权与发言权,放低身段,以谦卑而机智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学失误,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建议;和谐,与学生形成真正的教学共同体,让教学过程充满生命的阳光,以至于在与旖旎的教育胜景相遇中教学相长。
学风:笃学,善思,敏行。
"笃",敦厚诚实、专心致志的意思,笃学即治学要有品格,要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做学问。善思,善于思考并敢于质疑。敏行,语出《论语》"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引申为学以致用、深入实践、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