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在博友的博客里看到腊梅花盛开,赏梅称誉,啧啧不绝,引某浮想。岁寒三友,历代文人墨客咏唱不绝,国人尤对梅花普遍怀有特殊的爱恋之情。应该说,没有哪一种花像梅花这样享受着众口好评。其实,就梅的形象看,若在花中“选美”,她是无论如何难当花魁的。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得宠,说来说去,还是文人的笔力所致,如陆游的诗“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王冕也有诗云:“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正是这些古人的生花妙笔,赋予了梅花淡泊不争又孤高桀骜的个性,某喜欢梅花也就在于此。
梅在病态的环境中,在不公正的待遇中散放幽香的品质受到赞扬,佛家曾有“一切有情,众生平等”之说,其实人生一世与其它生灵的一生并无二致。人若托生是国色天香,魏紫姚黄,时时遭人羡慕当然是大好事。但生活并不十全十美,在人世间,福禄集身,步步莲花者是极少数,多数人就不那么幸运,辛勤劳作的结果充其量只是小康而已。想那冷峻的梅,若真的给它换一个温室环境,怕还真是难以承受呢。梅是在苦寒的背景之下,扎根,生长,开花的,也恰恰是这苦寒,才使她蓄满了成长的动力。苦寒之于梅,何尝不是一份财富呢?人的一生也同样,心想事成,万事顺遂,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苦难同样是人生的必含内容。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同样是一笔特殊的财富。
转贴博友的美文:
《金陵腊梅花盛开》
作者:清茶咖啡
昨日上午,风和日丽,又去明孝陵散步,见其景区内的上千株腊梅也在竞相绽放,金黄圆润,玲珑剔透,韵味无穷。
查得资料:腊梅又称黄梅或香梅,它名为梅却实非梅。它既不是“岁寒三友”松、竹、梅中的梅,也非“十里梅花香雪海”中的梅,它是我国传统名花之一。腊梅品种繁多,达50多种,明孝陵景区内汇集了全国各地20多个优良腊梅品种,无论是品种数量还是规模在南京都堪居首位。有通体晶莹的素馨腊梅,有夹有紫红斑纹的虎斑腊梅,有花形别致的罄口腊梅,有白花腊梅、绿花腊梅等,在明孝陵景区内观赏腊梅,会使人流连忘返,会涌动着心思,并想为之一抒情怀……。
今天下午,在农业大学散步,但见院内很多腊梅花儿也盛开,零星几株,却是一排,在一楼房背面向北处,终日无阳光照耀之下的腊梅却也花开正浓。其间学生匆匆来往,路过草坪旁,听一女学生念念有词背党史:“……是抗战时期,……是解放战争时期。”还有的在瑟瑟寒风中站立,大声背着外语。莘莘学子们都在忙着期终考试了,但愿盛开的腊梅花能给孩子们带来轻松和愉悦。
由此想起我们读师范时,有同学折得几枝腊梅擦在瓶中放至桌上,那真是诗意的点缀,营造出的是“一枝几案谁所置,便觉春意生眉睫”的美丽意境,至今难以忘怀。
宋﹒杨万里的咏腊梅诗:“天向梅梢独出奇,国香未许世人知。殷勤滴腊缄封却,偷被霜风折一枝。”形象描绘出其风姿韵味,其风骨精神。宋诗人卢梅坡诗:“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之白,是梅难比,梅之香,是雪不及,多么富有哲理。
金陵古都,大园小园,公园私园,腊梅花儿正盛开,望君得空赏腊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