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行医随感 |
星期三出门诊。中午回到家,开衣橱找裤子。
“找什么?”妻问。
“裤子”某答。
“早晨刚换了裤子,你要一天换几次呀?出嘛事了?”
“尿湿裤子了。”
“嗨!就是老了,也不能像小孩子一样啊!”
“被病孩子尿湿了我的裤子!”
“哦”
娃儿哭笑无常,大小便更是率性而为。尤其患病后,见医生,高兴、恐惧、紧张皆以哭闹之、撒而尿之聊表心意,绝无恶意,人之初,性本善嘛!我坚信不移。每有此情景,家长笑而陪“不是”,医者笑容可掬曰:童子尿还是药引子呐!呵呵,可爱的宝宝!话语温馨,气氛融洽。可湿漉漉的裤子贴在腿上,病人又使你不得脱身,只得湿而受之了!
行医最初几年,受过几次患儿如此礼遇后,总结出在门诊接待患儿,查房,操作等情况下防被尿湿办法,一来训练思维周密,二来不致受负性事件影响注意力。从此,不再享受童子尿的关照。庆幸办法成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细心周密,无往而不胜,诊疗思维亦如此。
今日,疏忽看娃儿的裤裆,年青母亲故意分开娃儿两腿,显示雄风。某只顾看苍黄娃娃脸,下面水枪开射……
某懊恼不已,不为娃儿,为自己疏忽,遭“水淹七军”。遂生悔尤之心。
悔尤是行事有失误,感到悔恨。人生于世,只要不夭折,这种心情总是在所难免。人的一生经历的事情很多,有大有小,感到失误,因而悔恨,通常是大的;鸡毛蒜皮,如此如彼都无所谓的,一般不会上心。近来,某却计较起鸡毛蒜皮来,比如今日事,与自己较起劲来。世上那有滴水不漏的事,哪有十全十美的?对待失误,大事可值得悔尤,治院、治国、平天下的事找不到某等草民,就是齐家才是半个天。只有修身百分之百不是别人的事。呵呵,由此看来,大事失误于己关系不大,只可关心而已;二是对于不大不小的失误,采取吃一堑,长一智的态度。三是小事失误,可忽略,某却追究到思维完整性上了,也好,小失误放大了看出思维漏洞,修补之。也算一种积极态度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