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话寂寞

(2006-02-18 21:00:49)
分类: 哲思絮语

闲来读网文,许多感慨寂寞之作,“古来圣贤皆寂寞”,当今,草民百姓也入寂寞流。有人说是无聊,无病呻吟。有人赞美寂寞,乃人生之高境界!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在中国文人的传统中,知音难逢,旷世不遇的痛苦,代代不乏其人。才高八斗的曹子建,“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陶渊明则置“无弦琴”一张,“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李白叹道:“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 ”。杜甫则唱出了“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彻底孤独的千年绝唱!这里透露出社会对天才艺术家的冷落与摈弃,也显示出圣哲们对声色犬马的世俗世界的冷落与摈弃。他们大多如九皋独鹤,身林孤芳,冲寂自妍,不求赏识。

西人叔本华论寂寞:“只有当一个人独处时候,他才完全成为自己。只有当一个人独处时候,他才有自由。”“独处甚至是自然的,适合每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它使每一个人都像亚当那样重新享受原初的,与自己相应的幸福快乐。”甚至还说:“就个人而言,孤独,离群的倾向总是与一个人的精神价值直接相关。”所以,他主张节制与人交往,拒绝无谓的宴会应酬,在哪些社交场合为了迎合别人往往失去自我。获得心灵的宁静,维持理性澄明的洞察力,那就要保持与喧嚣社会生活的距离。 “愈孤独其精神价值愈高, 我以为不尽然,人居万物之中,精神不可须臾中止活动,其亲爱的肌体也不可须臾离开与外界的交流,比如呼吸。叔氏理论可用一时的静心冥想,不可一世如此!

现代学者钱穆先生云:沈约赋:“贞操与日月俱悬,孤芳随山壑共远”。柳宗元诗:“孤赏向日暮”。孟郊诗:“孤怀吐明月”。陈傅良诗:“忽然一长啸,孤乡起空寂”。凡此之孤,皆须人立意追求。……至于孤而至极,孔子曰:“知我者,其天乎!”可见此孤中乃寓甚深境。……群居人生中必贵有孤立精神,此一孤,正即每一人之心,乃群道之大本源。

钱先生从孤独苍茫的意境,联系到独立特行的圣贤境界。寂寞孤独也是欣慕向往的拔群超迈之境。他指出寂寞孤独俱有两重意义,即大群,与特立并行不悖,深具中国文化的精义。我等之辈生于斯,从大群如流,身之委蛇。放散怀抱,心之逍遥。用澄明的心路,驱赶寂寞,走向遥远。

小文写完,能否为正在客居他乡我的朋友,聊解寂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