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0年前的海滨盛会——1982年暑期烟台“全国鲁迅研究讲习班”日记摘录

(2022-09-26 11:35:43)
标签:

文化

历史

教育

杂谈

说明:40年前,即198278月间,因应新形势下深入开展鲁迅研究,培养和壮大研究队伍的需要,中国鲁迅研究学会和山东烟台师专中文系,在美丽的海滨城市烟台,联合举办了一期鲁迅研究讲习班。约请李何林、王 瑶、唐 弢等著名鲁迅研究学者,以及戈宝权、陈 涌等多位专家、教授,向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近200名学员,作了为期4周的讲学和培训,取得圆满成功。在鲁学史上,这是一次绝无仅有的全国性培训盛会,值得回顾与纪念。这里提供的,是一份当时的私人日记(整理稿),或可由此了解讲习班的若干情况。

 

7.258.21在烟台参加“全国鲁迅研究讲习班”。讲习班期间,得会李何林、戈宝权、王士菁(第1次见面)、郭预衡、陈瘦竹、唐 弢、王 瑶等前辈,和多次通信但未曾见面的文友相聚。(提要)

724日(六月初四) 星期六。晴间多云。 

(上略)从青岛乘1240分青岛—济南快车(302次),1小时10分钟后到蓝村。等了一个多小时,换乘北京—烟台的快车去烟台,晚720分左右抵烟台。

烟台师专有汽车接站,满满坐了一车学员。不一会,至下榻的北海饭店,被分配到208号房间。同房间已先有绍兴师专的陈祖楠同志住下,尚缺二位未到。

见到浙江平湖师范的方伯荣(通信多次),欢谈不止。又一同去330号房间,看望了李何林先生,听他谈文艺界的一些情况,坐了一个多小时。

22点多就寝。

725日(六月初五) 星期日。

阴,下午6点左右开始下雨。 

鲁迅研究讲习班今天开课。上午8点举行开幕式,到会有李何林、王士菁、孙昌熙、钱谷融等专家教授和烟台地委、烟台师专的负责同志,学员有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缺宁夏、西藏、台湾)的中青年同志。李、王、孙三位都讲了话。开幕式后即开始上课,钱谷融先生讲“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下午两点开始,孙昌熙先生讲“鲁迅与《聊斋志异》”,只讲了两个小时,第1讲到此结束。

吃饭、听报告都和方伯荣同志在一起,下午又一同到街上转转,去了书店、百货大楼,冒雨跑回旅社吃晚饭。早饭和午饭都是吃的零餐,晚上用买到的餐券组桌吃饭。吃的是15一天的伙食(另一种是18角的)。

上午见到了通信几次的陈子善同志,晚上见到烟台师专《语文教学》的主编曲树程同志,另有安徽师大的杨芝明同志,几个人在隔壁(209号)闲谈了一个晚上。10点多才分开,回房间休息。

烟台不热,下了雨更凉爽。

726日(六月初六) 星期一。多云间晴。  

起床(5点)后没出去跑步,只在门前站一站。

上午听钱谷融先生讲“艺术的魅力”。

下午听王士菁先生讲“鲁迅研究应当成为科学”。结束较早,距吃饭还有两个小时,和同室陈祖楠,隔壁方伯荣以及陈子善等同志到海滨码头、新华书店等处玩。在书店(地区书店)买了一部《鲁迅生平自述辑要》,还在街上买了二斤多苹果。

晚上和方伯荣一起,两次去看王士菁先生,都没能如愿,王先生不在房间。回自己房间看书,但老是有睡意,没有看好。

收到汉元(按,即王得后)来信,烟台师专转来。

727日(六月初七) 星期二。晴。  

早起(510左右)到外边跑步,爬一座山,直到山顶,眺望城市,再回来。时间紧,跑步、赶路急,较累。

上午孙昌熙先生讲“鲁迅与《聊斋志异》”的第2讲,结束时10点钟,没再出去。

下午听钱谷融先生讲“谈文艺批评”。5点结束,到李何林老师住房坐了一个多小时,谈明天讲课和别的一些事。汉元兄昨天的信,谈及到鲁博进修事可以和李先生面谈。下午谈了,没有答应,说没有计划。颇为失望。

晚饭后,与同室陈祖楠老师(绍兴师专中文科副主任、副校长,南京大学1957年毕业)一同外出散步,到了毓璜顶公园。回房间后,先后有陈子善、方伯荣和杭州大学新报到的一位同志来谈天。

728日(六月初八) 星期三。晴。  

早起后到毓璜顶公园,一路跑步来回。昨天没到顶上,这次到了顶上,但山上建筑群闭着门,没能进去。

上午听李何林先生讲“《野草》讲解(1)”。下午听孙昌熙先生讲“鲁迅与《聊斋志异》”(3),是三次的最后一次。上、下午的讲课都只讲了两个多小时。

事先约好,晚上安徽来的几位同志(安徽师大、安庆师院、铜陵师专、阜阳师院各一位,加上我)去看望李何林先生。李先生以西瓜招待,一面吃,一面谈文艺界斗争的情况和鲁迅研究、现代文学教学的一些问题。从7点半谈到9点稍过。

从李先生住处(330房间)出来,即去看望王士菁先生(125房间),谈了约一个半小时。从阮久荪的信,谈到有关鲁迅研究的一些问题。王先生态度平易近人,毫无架子。

明天老先生和第1组的学员去蓬莱阁,其余学员自学。

729日(六月初九) 星期四。晴。   

上午去烟台山,再去海滨浴场,同行9人。在烟台山照了几张相,我和方伯荣合影一张,在海滨浴场9人合影一张.然后涉海水,捡石子、贝壳,赶在1130分回到饭店。

有些累,午睡至3点。再同方伯荣、陈子善,抄近路去毓璜顶公园,到建筑物里面玩,“观海”“听涛”(建筑物上的题字),别有风味。

晚上去李何林先生住房,拿来他的三件衣服代他洗洗。约他和安徽同志合影,明后天找一个时间和地点。

730日(六月初十) 星期五。晴。   

上午听李何林先生讲“《野草》讲解(2)”。下午听王士菁先生讲“鲁迅与瞿秋白”。王先生讲的内容很丰富,可惜听不清,听不懂,等于白坐几个小时。

下午5点半在北海饭店门前和楼后花坛里,和李何林、孙昌熙、王士菁三位先生合影,安徽的5位同志外加方伯荣同志。

晚上,房间里浙江同志闲谈,即到王士菁先生那里坐了一会儿,听他谈《鲁迅传》的写作、出版经过等。

731日(六月十一) 星期六。

晴。中午热了一点。   

1周最后一天上课,上午李先生讲《野草》难讲的篇什中的最后10篇。从7点半讲到11点。下午钱谷融先生讲“曹禺戏剧语言艺术成就”。

6点多,王、孙二先生去火车站或轮船码头,在饭店门前送别了他们。李先生要同去的,但没能等到他来。大连有一个“现代文学讲习班”,李、王二先生坐轮船去,孙先生回济南。

晚饭后,和方伯荣、安庆师院与扬州师院的各一位同志,到工人文化宫玩。想买电影票看电影,没买到票。看了一会儿球赛,打得不好,看一下就走掉了。

81日(六月十二) 星期日。

晴。又热了一点。

全天休息。据讲习班会务组的同志说,以后两周的星期日也休息。因为讲课完毕的教师刚走,新的刚来或要来,不能安排上课。

早饭后,和翁俊德(铜陵师专)、方伯荣、王锡荣(上海鲁迅纪念馆)、周桂荣(安庆师院)共5人,到毓璜顶公园拍照,然后去照相馆冲胶卷,到新华书店看书。接着,同翁俊德去博物馆(即福建会馆)看展览,其实主要看建筑,具体说是看山门、戏台的梁、柱的雕刻和彩绘。午饭没有回去吃,和翁、方以及路上遇到的张映波(扬州师院)到饭馆吃午饭。

午睡至3点多,随便翻书看,给汉元和王世家各写了一封信。

晚饭也没在北海饭店吃,被方伯荣邀至外面,吃馄饨、烤饼。散步至工人文化宫。闲谈中,他提议二人合写关于讲读教学的东西,说天津人民出版社约他搞这样一部书。

据说讲课教师还没有到,明天上午可能上不了课。

82日(六月十三) 星期一。晴。

早起后,跑步至工人文化宫,看画廊里展览的图片,至7点半购得晚场电影票二张。这样,就在外面吃了早饭。

讲课教师坐夜班车6点多钟到达烟台,讲课推迟至9点开始。讲课人是林志浩,内容是分析鲁迅小说《祝福》。林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教师(副教授),50多岁,福建口音,对小说分析较为深刻,大家反应较好。上午讲了两个小时稍多。

下午3点,南京大学教授陈瘦竹先生讲“鲁迅与戏剧”(上)。老先生没有讲稿,记忆力非常好。因要看510分的电影,4点半就离开了。同方伯荣同去看新放映影片《R4之谜》。影片表现公安人员的破案加爱情故事,系编造而成,毫不感人。

83日(六月十四) 星期二。晴。

本周讲课的另二位教师王 瑶、唐 弢还没来,先就要靠已来的二位讲了。上午林志浩讲鲁迅小说《离婚》和《狂人日记》。下午陈瘦竹讲“鲁迅与戏剧”(下),集中讲喜剧问题(昨天讲悲剧问题)。

晚饭后,同几人至人民公园散步、聊天,至山腰建筑物处停下休息,眺望市容,至街灯灭,天黑下来才返回。

84日(六月十五) 星期三。晴,白天燥热,

尤其中午,晚上还是凉爽的。

上午听林志浩同志分析鲁迅小说《药》和《孔乙己》。下午陈瘦竹先生讲“曹禺与外国剧作”,即讲曹禺所受外国影响。

明天不讲课,第4组的学员和讲课教师去蓬莱旅游。

晚饭后和方伯荣去烟台山,看海,听涛,呆了近一小时。

85日(六月十六) 星期四。多云间阴,

下过几阵急雨。燥热,闷人。

整天无集体活动,自由支配。

早起之后,慢跑到人民公园,坐在亭子的横栏上看书,把浙江文学学会出的内部丛刊《文学年刊》(第1辑)有关现代文学的几篇翻看一遍。重点看梅进写的《论鲁迅早期思想中的个性主义》,梅进系杭州大学77届毕业生,分在浙江农业大学,这次也来讲习班学习了。

8点多从公园所在的半山腰下来,到街上吃的午饭。

下午写了一封家信,4点多投送邮局。到书店买了八九元的书,去大光明电影院看南斯拉夫电影《临时工》,并随便在街上吃碗面条,然后回北海饭店。

86日(六月十七) 星期五。

多云间阴,下过一两阵急雨。

弢先生前天来到,昨天去蓬莱游览,今天上午讲课,介绍他参加的欧洲汉学会议的情况,讲了两三个小时。

下午陈瘦竹先生讲“怎样分析剧本”。

晚饭后,和杨芝明俊德,周桂荣、方伯荣一同散步,到行署附近的桥上乘凉。

87日(六月十八) 星期六。多云,有阵雨。

上午唐 弢先生讲“有关杂文的两个问题”,约2小时。

下午林志浩先生讲鲁迅小说《故乡》,孙犁小说《荷花淀》,并就二人风格作了比较。讲了3小时,记笔记很紧张,是来讲习班以来,听课、记笔记最累的半天。

早晨起床后,跑步到火车站看看街景,然后坐车回北海饭店。晚饭到外面吃的,之后散步回来。

明天休息,不讲课,部分学员坐船去崆峒岛玩。

88日(六月十九) 星期日。阴,

上午下了一阵雨,下午下得较大较长。

7点,23组学员步行到码头,坐包租的船(来回90元)到崆峒岛。船行二小时(来回),在岛上只停留一小时。唐 弢、王 瑶、陈瘦竹几位老先生偕夫人同游。在海边,几个人(陈子善、王锡荣、翁俊德和我)和三位老先生合影,还有别人与他们合影。捡了一些石子儿、贝壳。

11点半回到烟台,没回旅馆吃饭,到第3处书店(以前去过两处)看书,买了几本。随便买点东西吃。在烟台山下坐车回旅馆,时已13时多。

下午3点,参加林志浩主持的座谈会,听他就写作《鲁迅传》体会等回答问题。在小会议室开的,只有二三十人参加。开了约近两小时。

89日(六月二十) 星期一。晴。

上午唐 弢先生讲“鲁迅杂文(2)”,约两小时稍多。

下午彭定安先生讲《论鲁迅小说中的狂人家族》,近3小时。

看一份关于《阿Q正传》争论意见的综合材料,打印,署刘福友,据说系南开大学的同志。综合较全面,颇有参考价值,是从同室一同志处借看的。

晚上有和唐 弢、王 瑶的座谈会,因有任务没参加。根据本组召集人(陈子善)的吩咐,为《讲习班简报(第2期)》写一份林志浩讲课的内容要点。和方伯荣分工,我写《祝福》《离婚》《狂人日记》三篇(两次讲课)的。

810日(六月二十一) 星期二。晴。

早上起床后和午睡后,继续写林志浩讲课内容的要点,看一遍,交了出去。

上午唐 弢先生讲“现代文学史中的难点和要点”,两小时稍多。

下午听王 瑶先生讲“鲁迅清醒的现实主义”,约两个半小时。王先生山西口音重,普遍反应不好懂。

晚和方伯荣、毛 逸、陈祖楠去工人文化宫看750分的电影《梅岭星火》。影片反映陈 毅坚持敌后游击斗争的事迹,颇动人。

811日(六月二十二) 星期三。晴,热了。

早起后跑步至大海洋市场,再到火车站,然后坐公共汽车回饭店。

上午听王 瑶先生“谈鲁迅的《故事新编》”,下午听彭定安先生讲“中国现代文学的兴起和对于研究格局的设想”。讲的时间都较长。

晚饭后,同陈祖南至人民公园散步。天黑,眺望烟台市区夜景,然后回饭店。去看望郭预衡老师,谈至9点半以后。

812日(六月二十三) 星期四。晴,热。

讲习班组织第3组和第2组(大部分)去蓬莱旅游,讲课的老师王 瑶、郭预衡、彭定安、陈漱渝同去。

7点半集合,乘车两小时稍多,至蓬莱县。自由活动一个多小时,和同室、隔壁几同志去看戚继光牌坊,随即去饭店(东风饭店)吃午饭。

11点半过后,乘车至蓬莱阁,先自由活动,和几同志到海边涉水、捡石子儿,在阁里走动看风景,在蓬莱阁匾额下,和杨芝明、周桂荣,王锡荣合影。

1点半,导游员领着参观游览,转了一圈,在蓬莱阁楼上远望大海,听讲八仙过海的故事和“蓬莱十景”。导游员是一位年轻的女同志,讲的内容生动有趣,态度和蔼亲切,笑容满面,很吸引人,导游完已3点钟。

买了两帧手迹照片,一是铁宝所写蓬莱阁匾额,一是苏东坡的字,作为纪念。还买了4小袋紫菜。

315分乘车返回烟台。

收到二弟、王世家的信,晚上给二弟复一信。

813日(六月二十四) 星期五。晴。

上午听郭预衡先生讲“鲁迅与古典文学”。下午听陈漱渝同志讲“港台鲁迅研究状况”。

方伯荣同志昨天因丹毒住烟台地区人民医院,今天晚饭后去看他。回来后,参加师范院校现代文学教学座谈会。

814日(六月二十五) 星期六。

多云,上午和下午有小雨。

因会场被外单位占用,今天我们讲习班休息,明天(星期日)讲课。

因雨,上午没出去。看王世家同志寄来(今天收到)的《鲁迅学刊》第3期和《东北现代文学史料》第4期。

下午先去医院看方伯荣,后去书店、照相馆,又去新中国电影院买晚场票,之后在匆忙中又到烟台山看海浪。因台风影响,海浪很大,冲击海岸,溅起的浪花高过房顶,很是惊人,真可谓巨浪排空。坐公共汽车趕回北海饭店吃晚饭。

815日(六月二十六) 星期日。晴。

上午郭预衡先生讲“鲁迅与古典文学”,讲“鲁迅自学方法”。下午陈漱渝同志继续讲“港台鲁迅研究状况”。

给李何林老师和王德厚(按,即王得后)同志各写一信,讲课休息时交陈漱渝同志,请他带去,并分别捎去照片二帧(和李先生在这里的合影)和软笔二支(安徽出品,送德厚试用)。

一些同志近几日陆续提前回去,同室和隔壁的浙江同志都走完了,只有方伯荣在住院。816日(六月二十七) 星期一。晴,热。

讲习班进入最后一周,但讲课人没准时来到。今天的课,仍由原有的继续讲。上午是陈漱渝接讲“鲁迅研究工作中的资料问题”,下午彭定安讲“鲁迅和他的家族”。

收到大孩子的来信,是12日写的,谈高考志愿填报了安徽大学化学系为第一志愿。

晚饭后走两批人,来一批人。第1批走的有陈漱渝和陈子善,下楼送行时,正好汽车开走,没能握别。时间约为63刻。再去郭预衡老师房间,为他送行,从近8点坐至8点半,送他上车。

新来讲课教师4位,有戈宝权,陈 涌、林 非、孔罗荪。送走郭先生即去看望戈老。戈老很健康,也很健谈,还记得我。他谈了《鲁迅诗歌研究》的编辑,颇有赞词。谈及已将下册连同别的书,寄赠日本学者高田淳,尚未接到回信,不知寄到没有。他表示了对烟台可游之地的极大兴趣,我回房间把所买烟台交通图、《蓬莱阁》和山东版图书数种送给他看。

817日(六月二十八) 星期二。

晴,白天热。夜里有风,较凉。

不讲课,旅游。早饭后照相。在地委礼堂门前,第4周讲课的4位老师(昨晚新到,另还有孔罗荪的夫人)和上周未走的彭定安,坐在前排中间,坚持留下听课的一百二三十位学员分列后面,或蹲在前面(女同志)。连照了两次,720分以前人就到齐了,815分才照完。

照完相,去旅游的(前三次未去蓬莱的20多位学员,陪新到的4位老师)即乘车去蓬莱。其余学员自由活动。

午睡后上街。先去书店(跃进路)和齐鲁书社门市部,后去新中国电影院附近的书店,是为买《鲁迅诗解》而去,两处都没有。在逛书店前,路过展览馆,看了崔子范画展,对其大写意画,颇不能欣赏。晚饭后没到哪里,太劳累,躺在床上翻书。

818日(六月二十九) 星期三。晴,

夜里有风,下了雨,但时间不长。

上午和下午,都是听戈宝权先生讲“鲁迅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各讲了两个小时左右,各讲了两个问题。

上午听完以后,去医院看望方伯荣同志,他已好转,尚在滴注药水,争取痊愈出院。

午睡一个多小时,然后到附近的百货店,给爱人买了一双塑料凉鞋,然后赶回饭店,参加听课(3点开始)。

下午听完课,陪戈老(他到房间来找)从僻街到齐鲁书社门市部看书、买书,匆忙到博物馆(原为福建会馆)转了一圈,看福建式建筑。返回路上,又进儿童公园看了看,顺大街回来。

7点半参加座谈会,听戈老、陈 涌、林 非解答学员提出的一些有关鲁研的问题。

和戈老约好了,明早起床后(520分)陪他去公园看看。

819日(七月初一) 星期四。晴。

早起按约定去喊戈老,一同到人民公园散步,登上半山腰,观赏建筑物,远眺海湾,但因雾气大,看不到海,只俯瞰市容。

上午听孔罗荪讲“关于文艺评论、文艺创作的一些问题”,下午听陈 涌讲“《阿Q正传》研究中的问题”。下午讲到5点稍过,约戈老和他夫人梁佩兰(昨晚从徐州来到)同游毓璜顶公园,从附近小路去,小路回,省不少时间。可惜顶上的“毓璜顶”就要闭门,没能进去,只在半山腰的“小蓬莱”和大门处看看,在上面眺望了海湾。

7点半参加座谈会,其实就是听讲课,不过是在较小的会议时。由林 非讲“写《鲁迅传》的体会”。

820日(七月初二) 星期五。晴,凉爽。

上午听林 非讲“怎样自学”,其实就是讲怎样搞研究,内容一般化。

下午听陈 涌接着讲“《阿Q正传》研究中的问题”,接续昨天的内容,讲一个问题,时间一小时稍多。

把在青岛、烟台买的书包成一包,送邮局寄出。每件限重5公斤,超重4斤多,多余的只好取出自带。

晚上讲习班搞会餐,一桌109瓶啤酒,8样菜。像平常一样自由组桌,我和辽宁的几位同志坐在一起。同桌碰杯,会务组和讲课的老先生先后来敬酒。气氛相当融洽,欢快。

821日(七月初三) 星期六。晴。

上午先听孔罗荪先生讲“关于研究鲁迅的问题”,约两小时。

10点举行闭幕式,林 非做总结,戈宝权和学员代表等讲话,时间不长。

午睡后收拾东西,忙了一个多小时,至620分,没来得及向戈宝权先生辞行,即乘会务组包的大客车到火车站。不走的人,多在饭店门前送行。

所乘是晚718分烟台至济南的快车,乘客非常多,挤满了走道和空隙。我们虽有座位,也挤得难受。

822日(七月初四) 星期日。晴。

在火车上坐了一夜,8点多到终点站济南。购得返回徐州的车票后,即去山东师大第一宿舍,看望薛绥之先生,坐约一小时,11点左右告辞。和薛先生通信多次,见面是第1次,听他谈工作和研究情况,送了我一本《鲁迅杂文中的人物》和两本聊城师院学报。他正在编一套“鲁迅作品研究资料丛书”,其中鲁迅诗歌一本,约文学所的一位同志负责,他表示要写信介绍一下,或由我参与二人合作,或供给文稿资料。告辞时,要留我吃饭,婉谢了,因要去火车站等车。(下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