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黄金周,又在上演“黄金粥”。这样的情况年复一年,这样的场景在黄金周里日复一日。于是今年的国庆黄金周又在流传这样的段子:“这世界最浪漫的事情,就是国庆在高速公路看堵车,看高速公路变身‘龟速公路’,最后成了免费停车场。还有,女士们,到高速路去相亲吧:从车看财产,从态度看性格,从憋尿时间看身体怎么样。”而“游山玩水的比宅在家里的多,堵在路上的比到达景点的多,出去走走的比回家看看的多,旅游的比读书的多,图片比文字多”则又曝出国人过国庆节方式的单一,而这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式的过节方式,加上天文的出行人数,足以将任何一处高速公路堵停,让任何一个景点爆棚,让任何一种管理秩序崩盘失效。
不幸的是,这样的景象年复一年重复着没商量;这样的错误度假方式日复一日被继续。黄金周乱成一锅粥的案例层出不穷。
那么,怎样才能避免把黄金周搅成黄金粥?其实要是继续按照现在这样的过节度假方式,这个基本状况恐怕很难改变。唯一能够改变的是我们的过节和度假思路。本来,过节度假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利用长假去图书馆看看书充充电,比如,利用长假听听有益生活和健康的讲座,比如利用长假做一些有益的健身活动,打打球、交交友,比如利用长假三五个好友小聚,再比如利用长假将平时无暇整理的家务彻底整一整。再者可以约三五个朋友就近看看风景……当你没有以上任意一种活动或事务时,你这时候当可以选择远足。如果我们每个人不是把过节度假的视点本能地投射到景点、尤其是知名景点时候,黄金粥这样的局面料不会出现。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国人“长假病”,如何破解?
一者是国人现在确实有钱了。只有有钱才会有能力远行。有钱才能买车,才能上路消费。这是前提。但是,把游山玩水当成消费的唯一方式,不仅暴露了消费思路的狭隘,也暴露出消费观念的低级与原始。
二者是有长假了。长假便于出行,便于集中消费。设立长假不仅是管理层民本思想的体现,也是拉动内需的初衷,然而,对于景区集中式、毁灭性的消费,也暴露出这种初始设计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实际,应到了该调整的时候了。黄金周这样的提法与过法都面临着挑战。如何调动国人分散式的休假,倒是眼下急需要进一步进行制度上安排的。
三者是高速公路免费通行了。黄金周高速公路免费通行,这本来是一件大好事,但是又如何演变成最壮观的大堵车,却值得反思。一项政策的启动,同时需要进行实施的评估,而当负面的作用特别明显时候,无论其正面作用有多大,都值得调整。尤其是长假加上高速公路免费这两个政策的叠加,把原本各自存在的政策副作用放大,形成了1+1大于2的效果。如果将黄金周高速公路免费政策分解到双休日私车免费,对老百姓来说,那样的效果是不是更好?
四者是国人休假度假方式确实跟风了。中国人干事喜欢一窝蜂,加上社会管理者缺乏分流疏导意识,于是黄金周就意味着游山玩水,其他方式几乎不再考虑,这实在是一种懒政。其实地方政府尤其是社会管理部门,可以针对长假出台一些鼓励办法,引导多样化休假。特别是做一些集群式的消费安排,这样人们就不至于都跑到高速公路上,都去挤爆景点。其实,在这方面目前做的最不如人意,也最有潜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