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天山景物记》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还是一个个怀春的少年。我们在被文章中所描绘的天山美景感动的同时,更被课文中描绘的天山少女的恣意随性的生活所吸引。在那个信息相对比较闭塞时代,我们对于外面世界的全部了解,多数是通过课文得来的,毫无疑问的是,有关大草原上的牧女更能吸引我们内心世界。也许是因为类似缘故,我对于文科知识更加热爱,那个时期课本中的名家名篇几乎都能背诵如流。以至于在高考中,我这个学理科的考生,语文课中竟然能够考出令很多文科学生羡慕甚至于眼红的成绩。
斗转星移,世事沧桑。陷于日常工作与寻常事务之中的我,曾经的一些美好愿望逐渐淡出视野。不过循着作家留在《天山景物记》中的足迹,去新疆看天山美景的念头却一直无法忘怀。曾经幻想着有一天在“雪峰*溪流*森林*鲜花”聚积的地方,采上一束美丽的鲜花,走近“迷人的夏季牧场”,去看心爱的哈萨克牧女。走进蒙古包,伴着凉爽的夜风和冬不拉的弦音,和她们一起用婉转嘹亮的歌声去歌唱爱情。然后在美丽的大草原上找寻“野马*蘑菇圈*旱獭*雪莲”的踪迹,再到“天然湖与果子沟”去转一转。当然,最后能够带回一位天使般的哈萨克少女,那就是一次最圆满的旅程了……
不过在我得知《天山景物记》走下高中课本以后,不禁产生惋惜之意,一者是惋惜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人们对于自然之美的膜拜与崇尚,失去了一个生动的写照或样板;再者是为后来的学生们惋惜,他们已经没有机会向我们当年那样在老师的指导下仔细领略天山迷人的景物了。于是,我萌生重读这篇课文的愿望,同时在心底默默为哈萨克少女祝福:你们的爱情还会像高山上奔涌不息的流水,永远撞击着我的心扉!
请您支持,别忘了
,谢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