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对于家的体味与认识是在参加工作以后。此前,总是认为家就是父母,父母就是家,和他们在一起,天是塌不下来的,纵使天塌了也由他们顶着。在他们的庇护下,我一路走过来,一点一点儿长大。
独自走向工作岗位后,相对于那些拥有显赫家世的人来说,我们这些出身势微的人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我们坐享其成,一路奔波、独闯天下就是我们的生涯。在这个充满艰辛不断向着人生彼岸努力的行走过程中,家的轮廓与作用在我的眼里是逐渐清晰起来的,那就是在奔向那个梦想实现地方的长途跋涉中,我们前方有一个个驿站,这个驿站对于行者来说就是——家!
刚刚参加工作的那个年代,一切都是按照计划分配的。刚到单位,就被安排住单位的招待所,在诺大的房间里的一隅,简单把行李一摆就算建立了自己的家。这个时期的家,就是能够有一个栖身之处,有一块能够做梦的地方。后来,随着境况的快速变化,家的模样终于有点轮廓了,到拥有一个四居室家时候,掐指算来,人生竟然又行走了整整10年!这中间经历过四次搬家之累。特别是那次刚刚买到一套像样的房子,并作了装修,我甚至于还没有来得及很好地享受新家带来的宽慰,就因我跨城市调动而举家搬迁。略感欣慰的是,不久就在现在这个城市拥有一处可以栖身的寓所。只是走到此时,我的青春时光已经逼近尾声,美好年华或者说家庭生活最富有浪漫的时光,都是在匆匆中一晃而过了。
行者对于家的概念是粗线条的——它只有一个大致的轮廓;对于家的要求是简单的——能够遮风避雨就行;但是,对于家的理解却不比任何人逊色,虽然不奢望有功能齐全、装修精致的豪宅大院,也无须有柔和灯光下的卿卿我我,但是一个遮风避雨就能包含很多人生历练后对家的感悟与体味,在这里,一句温暖如春的语言、一杯飘着清香的热茶、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声清脆而响亮的呼唤,都会在瞬间激起行走的动力,都会给你的人生再次加油充电……。因为有了这驿站,你行走的步履就会更加坚定,你不断追求新的生活目标的坚守就会更加有力,你就会时时想到,在你的行走过程中,除了有“咚、咚”作响的脚步声,你还带着刚刚离身时候驿站留给你的余温和前方驿站的招唤……每每想到这些,我都会坚定自己行走的念想,不论是前方是满目的春光还是充满荆棘。
想到这里,我的心情更加敞亮。无论是穴居、树居还是“为秋风所破”的茅屋,抑或是今天被称为凝固音乐的现代建筑中装饰精致的居室,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都深深地隽刻在人类自己对于居住条件改善的不息追求中。这样说来,行者每迈出一步,不就是向着美好生活目标移近一步么。
请支持本博的朋友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