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刘翔的名字又一次被全世界的人们提起。刘翔,一个中国人、一个亚洲人、一个黄种人,在向来是黑人、白人统治的田径项目上,终于牢牢占得一席之地,奠定了他在110米栏世界霸主的位置,从此,在110米栏这个项目上,将有一个中国人被铭记。这无疑是值得全中国人、全亚洲人、全世界的黄种人欢呼的!然而,我们在欢呼之余,又不能不清醒看到,刘翔其实很孤单,在世锦赛这样的重要赛事上,13亿人口的中国仅仅夺得一枚金牌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把这个问题仅仅归结为人种问题好像只是一种自我解脱。
我们不排除人种、运动传统与体育竞技项目间的某种天然关系。如欧美的足球、美国的篮球、非洲与美洲的长跑项目、亚洲的小球项目等等,都有天然的优势。但是,随着体育无国界的发展,现在的体育项目发展已经呈现出全球均衡化的发展趋势,如我国具有传统优势的乒乓球运动、中国与印尼的羽毛球项目、我国的女子排球、女子足球等正在被其他国家追赶,这些特别符合亚洲人灵巧性的项目已经或正在受到以爆发力和耐力见长的欧美人的挑战,这本身就说明,在现代科技条件下,人的某些缺陷是可以弥补的。
这多少令人为我国田径项目发展的杞人忧天。我国在田径项目上也取得过一些值得自豪的成就,在我的记忆里,我们在男子跳高、跳远、女子中长跑、女子竞走、女子铅球等一些项目上曾经有过一些优势,但是,不知道是什么缘故,“胜不过二代”,最后都是昙花一现。这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说亚洲人(中国人)在田径项目上无任何优势,这是自欺欺人。二是在田径项目发展上,我们肯定存在问题,是体制?是管理?是人才选拔与培养方式?还是训练方法与科技水平?作为局外人我们无法得知,我们唯一能够做出判断的是,一些优势项目原本可以持续性发展的,但都没有很好的承袭,如同猴子掰玉米棒子,掰一个丢一个。这对于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是一个巨大损失。
话说到这里,我的眼前又出现另一幕景象,同样是在日本大阪体育中心,一个精壮的中国小伙在跑道上飞奔,但是,渐渐的他的身体越来越庞大,渐渐地他有些虚脱,最后他跑得越来越慢,越来越慢,很快后面的运动员一个个从他身边越过,最后,他只好远远地落在后面……,后来得知,这个小伙子名字叫“中国”……
在本应该举国欢庆的时候说了这些话,好像有些不合时宜,但是,刘翔的夺冠,让我们更加清醒地看到了我国田径运动上的差距和潜力,这个差距和潜力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能否转化为现实夺牌能力,这才是我们更应该关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