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有多少在追星?在某个大城市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这个城市有近20%的人追星,追星的人各个年龄层次都有,上到80多岁的老太太,下到刚刚上小学的学生,比较集中的年龄段是在14-25岁,而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的话更让人大吃一惊:“追星是青少年在青春期的正常文化现象。”有调查显示,80%~90%的人都在青春期产生过偶像崇拜。调查还表明,在追星中花掉不少钱物的人的比例竟然占了受调查对象的42%。这还是只是一般的追星,遇到疯狂追星的,花掉全家家产的也不在少数。前不久媒体报道的杨丽娟苦追偶像刘德华13年,不仅致使倾家荡产,父亲为圆女儿心愿竟然卖肾筹款,直至最后跳海自杀。无独有偶,贵阳一少女小倩(化名)为了找到与“快乐男声”魏晨的合影照,要求母亲一定帮她找到,不答应她就离家出走。小倩从15岁开始,就逼着家长四处借钱4万多元,供她到长沙、上海等地观看参加各种演唱会、明星见面会(少女以死相逼
父母被迫举债4万供其追星)。还有人追星走火入魔
,花8000元门票去听“东方神起”说一句话。
全国究竟有多少追星族似乎还没有一个定数,但是光从那常常爆满的明星演唱会、见面会,你就会感受到这个阵容的庞大,结合前面的调查,保守估计,全国不下1个亿。而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每人一年只要看一场演出,或购买一件带有明星标示的纪念品,都将是几百亿以上的消费相当于一个西部一个省一年的财政收入。可见,追星消费成为一部分追星族的一项重要支出。
与此同时,不少“疯狂粉丝”还模仿明星进行整容进行巨额消费。不久前某报曾刊登了对“人造李湘”的大篇幅专访。报道称,17岁女生李瑶欲通过整容变成李湘的模样,来争演电影角色,日前已完成第一阶段的手术,形象得到了较大改变。尽管舆论对此一致持批评态度,但“人造李湘”和她背后的团队已如愿以偿地收获了眼球经济。而类似的情况也不是个别形象。
由此可见,追星经济正在成长为一个新的消费经济。只不过,这个建立在超越家庭承受能力的非理性消费,已经让很多追星族的家庭感受到巨大的压力,虽然,像杨丽娟父亲跳海自杀的情况是个别现象(我们更不希望也不愿再看到),但是,有此引起的社会问题还不在于少数。可以说,追星经济虽然来势汹汹,但博者更多看到的是苦涩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