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散之间
 (2011-03-31 17:56:42)
	
			
					(2011-03-31 17:56:42)		| 标签: 杂谈娱乐 | 
http://s11/middle/3e305b59t9fc45ebe159a&690
 
 
那让人忧伤的,是什么? 
 
 
二十年后一场《再聚首》,世态炎凉尽收眼底。作为《艺术人生》的品牌系列节目,《再聚首》分明就是现代中国人心灵变迁史的微缩版本。
 
成者的自嘲让人刻骨铭心,不成者的感慨永远带着耿耿于怀。《再聚首》其实是残酷的。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剧组再次聚首的时候,真古兰丹姆的扮演者阿依夏木已是一个离异多年的中年女人,在家乡也没有太过稳定的工作,当年一部《冰山上的来客》火了之后,她也有过当演员拍电影的梦想,后来命运阴差阳错的让她经历了失意的事业,还经历了爱人的抛弃,而今,自己和儿子生活在一种动荡中。当我们辗转的找到她,订好了机票让她来到北京,看见的是一位富态的维族女性,并没有露出生活奔波的痕迹。但是,终究四十多年前的电影对她而言,已经失去了骄傲的意义,现实生活的烦恼也许才是最真实的隐痛,她很难和我们开口说这些,我和同事在送她走的时候,悄悄的给了她1000元钱,言语也许是多余的,她含着眼泪和我们拥抱许久。之后,其他电视台同事向我要她的电话,我都痛快的提供,也许她能在那段往事的回忆中找寻点快乐,抑或是找点生活的新机会吧。
 
他们的热烈也许让外人无法理解,但我懂得。因为《红楼梦》的拍摄对于当年正值青春年华的他们来说,不仅仅是一次人生的机遇,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改变。
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在留给剧组的调查表中说,“《红楼梦》给我打开了一扇窗,又关上了一扇窗,不知是自己演得太好了还是太不好了……。”《红楼梦》是她事业的起点,也似乎是她演艺事业的终点。尽管我们看到了青春尚在,衣着讲究,依旧楚楚动人的陈晓旭,也知道她事业有成,有还算美满的家庭,但我们总感觉在她的脸上残留着隐隐的忧愁,那分明是“黛玉”的影子。在采访中,我们得知,当年在拍摄电视剧《红楼梦》的时候,导演按照剧中人物性格量身定制一般寻找演员:伶俐的,木讷的,悲情的,快乐的,挑了又挑,选了又选,终于找到了各自的“替身”。全体演员三年完全沉浸于拍摄之中,200年前的人物魂魄附体一般,在他们的身上“复活”了三年时光,所以那不是一般的意义的记忆,也不是一次为了成名或赚钱而参加的演出,那是一种体验自己,发现自己的心理旅程,在三年时间里,有人收获了爱情,也有人迷失了方向……。
20年之后《红楼梦》人物汇集于我们的节目,聚会中每个人都滔滔不绝于当年的愉悦,而少谈之后的经历,毕竟,每个人的命运都被或多或少的改变了。而今聚在一起,只有过往是相同的,之后的经历似乎都是生命中不可言状的秘密,无论是辉煌的还是无奈的。每个人谈的都是清风云淡,黛玉凤姐的事业有成,宝玉的丧子之痛,史湘云无奈的选择,宝钗神秘的富有,众小姐丫鬟还在各种文化演艺的行当里奔波,有的甚至因为角色而改了自己的名字,将角色的名字镶嵌在自己今世的姓名中。
 
 
后来呢,其实后来也许更有故事,只是难以和人分享。
后来,陈晓旭出家,癌症,辞世,假如不演林黛玉,后面的事会发生吗?也许会,也许不会。至少,假如她不是黛玉,我们不会为她忧伤。
那让我们忧伤的,是什么?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