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问孔子关于孝的问题,孔子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意思是:难的是所表现的态度,仅仅是把该做的事情做了,有好吃的给父母先吃,能算是孝吗?
我有个好朋友,总想对父母好,希望孝敬父母。但是常常和父母生气吵架,大喊大叫。我想大概大家都见过这样的人,甚至我们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比如,你想对爱人好,但常常会对他最不客气;你恨不得把一切都给孩子,但总是为他生最大的气;你希望员工和你共同成长,但选择的方法是鞭打快牛。我们都觉得自己已经很好了,为什么别人都不领情?在我们以自我为中心的付出过程中,很容易将对象物化,拿自己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来衡量对方。而忘记了,由一个舒缓良好的颜色才是最难的。
我的孩子出生十天了,每天晚上我都会爬起来几次照顾他。虽然累,但每次都对他很温柔,和他说话,逗他玩。在刚出生的婴儿身上,好像不存在色难的问题。想一想,颜色的变化还是来自于内心,心中充满着柔软和爱恋,颜色自然和缓亲切。我们在对待老人,对待爱人,对待朋友和同事的时候,还会这样发自内心的表现出诚敬温和的颜色吗?自古以来,人们的心总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硬,所以孔子才会告诉我们:如果只是养活父母就是孝,那我们连犬马也能养活。切记:色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