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 |
备受社会关注的医师多点执业政策执行如何?近期媒体的调查让人心头一凉:政策实施大半个月,竟无一名医生到深圳市卫计委行政服务窗口去报备。
报备是医师多点执业的前提,所需材料一共只有两个证明文件,一是第一执业地点同意其多点执业,二是多点执业地点接收其去执业。医生不报备,要么是开不齐证明文件,要么是不敢当“出头鸟”。
国家卫计委早就发文鼓励地方将多点执业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各地卫生部门纷纷照办。但从医生的吐槽来看,这项好政策竟卡在了医院这一关。许多公立医院的负责人能够接受院院合作、单位派遣性质的多点执业,但反感纯属个人行为的多点执业,认为医生薪酬、福利、保险和发展平台都由医院提供,应全心全意为医院工作。也有的称医院培养医生成本不菲,不能让接收多点执业的医疗机构捡了便宜。有的医院管理者态度含糊,以医生休息好才能好好工作为由否定多点执业的合理性。外地甚至出现过70多岁老医生,在已退休且不再被原单位返聘的情况下,想去其他医院行医竟被原单位拒绝。医院态度如此,敢“出头”的医生能有多少?纵有胆大的,也难开到证明。
不能说一些医院“设卡”的理由毫无道理,但其道理是一种狭隘视野下的“小道理”。一些医院只考虑自身的局部利益,却不顾多点执业可带来的盘活医疗资源、体现人才价值、倒逼医院薪酬及医疗定价体制改革等整体利益。
另外,一些医院对个人行为的多点执业说“不”,是出于思维懒惰。有的医院还在坐等医疗管理部门的实施细则,而管理部门却表示医师多点执业由医疗机构与医师自行商定,不会出台实施细则。管理部门的确可以出台指导意见,应该做好配套工作,但医院完全可以而且应该自主的事却还在等上级发文,以致违反国家政策给医师多点执业“设卡”,其改革的意愿之弱、热情之低可见一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