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家庭的孩子都合适学笛子。
(2013-08-11 14:06:32)
标签:
过程写照少年让孩子钢琴教育 |
分类: 艺术的杂谈与感悟 |
一切认为花了钱学就能学成的家长和家庭一定不可能学好乐器,哪怕是其他。
从事器乐教学若真是个老师,肯定不会承诺你“包学包会”,哪怕再简单的乐器,学的概念实在太空泛,会的范畴其实太大。若不是开了门,做买卖的商人们,我相信哪个老师都不会打包票如此推销他的所从事的乐器的。
总有些家庭不合适学器乐?为什么不是孩子?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写照,一个家长都降不住的孩子,不可能所谓学点器乐,弄点艺术,就可能改变孩子的性格,和孩子的品性。更有不少家长,认为笛子好学,容易携带才选择了笛子,其实真是太肤浅。小学阶段白白的玩具竖笛让中国笛子变得看着如此简单,其实两者根本就没有任何联系,唯一一样都是需要要嘴,需要手。不少家长认为,笛子便携,孩子练习可以随时随地,说实在这是相对钢琴而言的。真正要会练习的孩子,哪怕钢琴再重都有时间练习的。更有甚者,有家长阐述因为笛子可以不需要占用太多时间去练习,才考虑让孩子选择笛子,真是实在太单纯。在我看来,家长亦或是家庭自身很多“常识”亦或是“常理”都理不出来的话,千万别折腾学习。还是好好先提升自身吧。很少有一点都没文艺亦或是音乐氛围的家庭可以坦然和自然接受孩子接触音乐和乐器。不少家长自认不会识谱,也很少唱歌,羞于唱歌,就自认“五音不全”。说实在,真正“五音不全”的人有,但极少极少。真正若是这样的“五音”不全,其实真是生理现象,我并不清楚是否有药物可以帮忙调理,但若想学音乐,真是太难、太难了。有些孩子,一听音就能感知到高、低的音域和音准,有些却讲不出、亦或是没感觉,只是需要引导而已。天生一点感觉都没的,至少我没遇上过。
器乐本身并无贵贱,只是人的眼光不同而已。我有不少笛子学生,都是学了多少年的钢琴,却至今没有学生学了笛子还想去接触钢琴的。音乐中音准是音的相对高度,音乐中的节奏又是音乐中相对长度的对比。他们的使用正确与否,是极其折腾孩子手指、听力和脑力。不能太娇、不能太闹,纠结的就是那一刻不会时的困惑,自豪的时候那一刻豁然开朗的快感和愉悦。只有,真正在音符中折腾过的孩子才可能真正全面理解空间感的不同,逆思维能力和抗压能力都会相对完善。当然少不了,登台后的掌声和鲜花,更是不足和失败的历练。
学一件乐器,不是那么高雅的事,也肯定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那是孩子多少时间的磨砺,家长多少时间的陪伴的过程,这是一个家庭的事。不是考虑周全千万别折腾,不是所有家长和家庭都能折腾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