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拙毋巧,宁朴勿华”是一种境界
(2022-03-30 12:07:35)前不久,看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盛典,杨振宁先生位居首位。这位百岁老人没有到场,助手送来了他的题字——“宁拙毋巧,宁朴毋华”。
杨振宁先生是跨世纪的伟大科学家,对物理学之美的追寻贯穿了他的一生,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专业为世界做出了里程碑意义的贡献。他深深地热爱自己的祖国,以能为振兴中华为荣。在颁发诺贝尔奖贺宴上,他曾说:“假如今天有人问我,你觉得你这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这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改变了中国人自觉不如人的心理作用。”他心系中华科技事业,为祖国的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以及国际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这位百岁老人所从事的事业为人们了解不多(或者说不懂),只知道他是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晚年归国后甚至还因种种原因被很多人误解甚至恶语相加。盛典上简洁的介绍和颁奖词,将先生对国家的贡献和他的“惊才绝艳”一一彰显,而
“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则是他自己对一生所追求境界的深邃洞见,亦可看成是先生对中华后来人的深情希冀和勉励。
前些年他在为重庆八中题词也用了“宁拙毋巧”四个字,同时还讲到:“对今日的中国来说,这是一句重要的话。这些年来,投机取巧之风在国内盛行,不仅商业界,在学术界也越来越严重,关于学术造假、论文抄袭的消息不断见诸报端。前些年,中国的食品、商品都有造假行为,弄的全世界都产生这个印象:中国的东西有水分,假货多。这要引起我们的深思,一定要把这个印象彻底改过来。”他说,“我今天之所以写这几个字,就是希望从你们年轻一代开始,学会诚实。投机取巧是没有前途的,做学问必须诚实,脚踏实地的,才会成功。”
说到根本,“宁拙毋巧,宁朴毋华”是一种境界,不仅是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做人也要恪守此道。仅以眼下时尚的自媒体为例,随便打开一看,就不难发现“标题党”之类的、自我吹嘘大话吹破天的、浅薄轻浮“无脑”跟风的比比皆是。虽然此种风气随着公众眼光的日渐清透略有好转,然而现实情况仍不容乐观。如果把这种风气带到工作中去,带到社会生活中去,不仅事业受损而且败坏民风,贻害我们的下一代。因此,杨振宁先生的警示恰为及时,起码对有境界追求,善于自省的人会起到一定的提醒作用。
纵观古今,成功从来都属于拥有勤奋积累的人,属于一步一个脚印前行的人,佼佼者必是为人纯真朴素而决非浮华不实的。《老子》所云“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正是杨振宁先生和为国做出卓越贡献的众多前辈之写照。
即使你是一个平民百姓,也须爱惜“拙”和“朴”的珍贵,摒弃“巧”和“华”的鄙陋。不管你所从事什么职业,不论你出于什么生存环境,也不计你的年龄大小,都要恪守诚信至上、脚踏实地的准则,做人、做事一是二是二,不可投机取巧。记得少年时母亲常在耳边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虽是一句老百姓的话,但从中可以悟出一个道理:待人接物实在朴真,自己就活得踏实坦荡,经得起评头品足,经得起时间考验;反之,擅于弄虚作假,一时得逞,赢得风光,但总是担心真相毕露而提心吊胆。不少身着囚服对着话筒忏悔的高官、商家不是常常说,“被抓以后心里反倒踏实了,担惊受怕的日子终于结束了”。
日前,国家提出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其中的含义当然包括以上所言之意,值得深思警醒。“宁拙毋巧,宁朴勿华”作为一种为人的境界,这八个大字为历代许多先贤视为珍宝,我辈当好好继承弘扬才是。
前一篇:让医学带给人们更多的温暖
后一篇:长留晚辈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