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笔记:荣格是头脑混乱的二元论者

(2012-08-10 15:27:09)
标签:

杂谈

分类: 探索创造社

●《荣格自传:梦·记忆·思想》(陈国鹏黄丽丽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08)
p226:
此时此地,意识在宇宙中的意义对我而言变得无比清晰。炼金术中有云:“但凡自然未能使之完美的,艺术使之完美。”人类,其中也有我,以一种看不见的创造活动才使世界完美,使之成为客观存在。人们通常认为这是造物主所为,而未曾考虑过,这样一来,就无异于把生命和存在看作是一架设计完备的机器,它毫无意义地伴随着人类的精神、根据已知而确定的规则向前发展着。在这样一个毫无情趣的钟表般遐想中,没有人类、世界和上帝的戏剧;没有通往“新岸”的“新一天”,有的只是单调乏味的计算程序。我想起了我那位贝勃罗老朋友:他相信,贝勃罗存在的理由是,他们肩负责任去帮助他们的父亲太阳每天在天空中升起。我曾经羡慕他们这种充满意义的意愿,而在找寻着我们自己的神话,却希望渺茫。现在我理解了,甚至比过去更为深刻:人类在完成创造中是必不可少的,人本身就是世界的第二个创造者,只有人才使世界成为客观存在,否则世界无法被听到、被看到,只能在寂静中吃喝、繁衍、死亡、点头,在非存在的最深沉黑夜中经历亿万年,最终走向尚不确定的终结。只有人类意识才创造了客观存在和意义,并以此找到人类在伟大的存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位置。

 

☆基本上,荣格是位头脑和写作都很混乱的二元论者,给人故弄玄虚的印象。他常常把心理现实与客观存在混为一谈,这本来也算得上一种思想路径;但容易误导读者的是,他对这种混为一谈既不论证,也不自省,而是不断放任。他对自己写作(其实是思想)的种种混乱看起来缺乏从外部的超越自我的自省。或者因为他认为现有的科学知识无法容纳和解释这些心理现象,因此目前最好的态度不是评判,不是下什么结论,而是接纳一切。但他的接纳一切,本身很容易被读者理解为一种肯定一切幻觉的真实性和意义。也许他的确是这么想的?通观他全部的写作,你能发现他的摇摆不定。最后,他的幻觉是越来越深了……


P243:

印度人的目标并非道德上的圆满,而是达到超脱的境界。他们想要摆脱自然,并相应地在冥想中达到无形和空的境界。我却相反,要坚持观察日常的自然和心理现象。我既不想脱离人,也不想脱离自我和自然;因为这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难以形容的奇迹。自然、灵魂及生命在我看来就像是毫无掩饰的神性,舍此我还有什么其他期望呢?对我而言,存在的最高意义就是它的存在,而不在于它不存在了或者是不再存在了。

我认为,并不存在任何不顾一切的超脱。对并非我所拥有、获得或者经历过的事物,我无法从中超脱。真正意义上的超脱只可能发生于,当我完成自己能够全身心投入、完全成为一分子的事情之时。……

一个人如果从未经历过他情欲的炼狱,他也就永远未曾战胜过它。那么,情欲就寄居于周围的房屋之中,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一场大火可能从那里窜出,并将殃及这个人自己的房屋。只要人们放弃、遗弃或忘记过多的事物,那些被放弃或者被遗弃的事物就有加倍地卷土重来的可能和危险。

 

☆荣格对东方思想境界的知识其实仅仅来自有限的阅读或与少数印度人的交谈,荣格对印度或东方思想境界的评判和化用,有多少完全属于他自己的猜想和误解呢?但他这段话还是很到位的:“我既不想脱离人,也不想脱离自我和自然;因为这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难以形容的奇迹。自然、灵魂及生命在我看来就像是毫无掩饰的神性,舍此我还有什么其他期望呢?”

 

P252:

当人们要把先前潜意识中的东西整合到意识之中时,他心中所发生的事情是无法用言语来描述的。人们只能去体验。这是一个无法讨论的主体内部状况:我以某种形式感受自己,而这对我而言是一个事实,对此心存怀疑是不可能的,也是毫无意义的。同样,我也以特定形式感受他人,这同样也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据我们所知,并不存在一个能够协调印象和见解之间可能产生矛盾的权威部门。通过整合是否会产生变化以及产生何种变化,这始终是一个主观信念。虽然它不是一个可以从科学上来认证的事实,也不能因此而摆脱“正统的世界观”,但它仍然是一个实际中极为重要、成果颇丰的事实,现实主义的心理治疗师及对治疗感兴趣的心理学家都不会忽略这个事实。

 

☆对这种整合(潜意识与意识的整合),真的无法用言语来描述吗?对其中的奥妙,如何进行有效的研究和使用?

通观全书,有一个东西让我印象极为深刻:这部由一位心理学家口述的题为“梦·记忆·思想”的书中,对许多梦的描述是不“客观”的,荣格对自己的梦的回忆并不是试图“客观”地再现,而是充满了事后有意无意的“修饰”。换句话说,这些所谓的梦,难免演变为荣格阐释和论证自己的手段!

用“梦”的手段“论证”的好处是,无可置疑,他人只能闭嘴,一切都是做梦者说了算。

什么叫做对“梦”的客观描述?你要尽量避免在回忆时对梦进行事后的添枝加叶,你必须尽量分清哪些是你原始的梦,哪些是你事后“补充”的东西。

而在荣格对自己梦境的描述中,你很难看到这种区别和警醒,他的梦,似乎都是为阐释和证明他的理论而做的,梦中的形象与解释的标签往往混为一谈。

举例说明:

我身处一个肮脏、被煤熏得黑漆漆的城市中。天上下着雨,这是冬天的一个夜晚,城里一片漆黑。这是利物浦。我与几个人,准确地说是六个瑞士人,一起穿过黑洞洞的街道。我感觉我们是来自海边,来自海港,而真正的城市却在我们的上方,在悬崖之上。我们攀上了那里。……(P177)

——梦中你怎么知道这是“利物浦”呢?怎么知道这是“冬天”?怎么知道这是被煤熏黑的城市呢?怎么知道那是六个“瑞士人”?这些特征不容易被直接看到而判断,而荣格又没有在对梦的描述中提供另外的证据,而要知道,这些细节判断在荣格对梦的解析中都有重要意义……问题是我们(包括做梦者自己)怎么知道这些描述(和判断)细节来自原始的梦境,还是回忆者事后“有意无意”填充的呢?如果缺乏有力的证据的话。

这个梦是这样的:我在一所不认识的两层楼房里,这是“我的房子”。我走到上层。那里有点像客厅,里面有洛可可式的漂亮家具。墙上挂着一些珍贵的名画。我感到惊奇,这难道真的是我家?我想道:真不错!但我突然想到,我还一点都不知道一楼是什么样子的。于是我就顺着楼梯往下走,来到了一层。那里的所有东西显得更古老,我觉得这里更像是十五六世纪的住宅。屋里的陈设都是中世纪的,地板是红砖铺就的。……(P145)

——“珍贵的名画”是怎么样的?这“珍贵”的感觉是梦中的判断还是事后的判断呢?“那里的所有东西显得更古老”,“更古老”是梦中的判断还是事后的判断呢?读者和作者,怎么才能甄别这两种情况?

我身处一个让我想到阿尔地区之阿尔斯冈的地方。那里有一条由豪华棺材构筑成的巷道,这些棺材都是梅洛温王朝时期的。梦中的我来自城市,我看见我的前方有一条由长长一组坟墓所组成的巷道。……我站在第一个坟墓前凝视着死者。这是一个生活在19世纪30年代的男人。我饶有兴趣地瞧着他的服饰。突然他动了一下并活了过来。……我马上走到另一个坟墓处,那是一个生于18世纪的死者。……于是我沿着一排坟墓一路走过去,一直走到一个生于12世纪的人的墓前,他是一个身穿锁子铠甲的十字军骑士……(P156)

——在这个梦的记述中,对那些死者年代的判断是梦中的“真实”感觉,还是事后为了“分析”而贴的标签呢?我很怀疑……

☆那么,存在一种“客观”“真实”记录或再现梦的方法吗?如何在梦的解析中将回忆梦时的添枝加叶或选择性记忆因素考虑在内呢?如果说梦本身主要是潜意识的创作,那么,对梦的回忆和记述,其实已不仅仅是潜意识的创作,描写出来的梦,必然是潜意识与意识共同写作的结果。

眼下我还不知道有没有心理学家在研究梦时考虑到了这一点。从荣格的著作看,他对此完全缺乏警觉,相反,他沉醉于自己在对梦的叙述(和分析)中进行的再创作。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所有的写作都是某种梦。梦与写作,可以相辅相成,我们也可以放在一起分析;但它们的生成机制和表现形式,显然有所不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