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弗洛伊德:“宗教”不仅是虚妄的,而且是有害的

(2011-12-19 19:30:45)
标签:

杂谈

分类: 转载与评注

在《一种虚妄的未来》(The Future of an Illusion)中,弗洛伊德认为,宗教起源于人们面对外在的自然力和内在的本能驱力时的无助。宗教兴起于人类发展的早期,那时人尚不能运用理性去应对外在和内在的各种力量,只能借助其他情感的力量去抑制或应付它们。所以他们是用“反情感”(Counter-affects),用其他的情感力,而不是用理性对抗这些力量,其功能是去压抑和控制那些他们不能理性地应付的事物。

在这一过程中,人发展了弗洛伊德所指的“虚妄”,它的内涵得自个人孩提时的经验。在面对危险的、无力控制和难以理解的内在或外在力量时,他似乎回忆起幼时的经验,并回归其中,于是他感觉到父亲的智慧和强壮。只要他服从父亲的意志,避免触犯父亲的禁忌,就可以得到父亲的爱和庇护。

因此,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宗教就是幼时经验的再现。人依赖宗教以抗拒威胁,就像儿童通过对父亲的依赖和敬畏以排遣自己的不安全感一样。弗洛伊德将宗教与在儿童中见到的强迫性神经官能症作了比照。他认为宗教就是集体的神经官能症,其产生环境与儿童神经官能症产生的环境类似。

弗洛伊德对宗教的心理根源的分析试图揭示人们形成上帝观念的原因。但它并不局限于追溯这些心理根源。它还声称只要揭穿有神论观念只是建立在人的一厢情愿上的虚妄,就可以说明它是不真实的。

弗洛伊德不仅要证明宗教是一种虚妄。他指出宗教是有害的,因为纵观历史,它总是与人的一些恶劣习俗结合在一起,给这些恶劣习俗披上圣洁的外衣;而且,劝人信奉虚妄并禁止批评性思考的宗教导致了智慧的衰竭。这一指责,像前一种指责一样,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家用以抨击教会的。但在弗洛伊德的参照系中,这一指责甚至比在十八世纪更有力。弗洛伊德在他的分析中表明,在某种程度上禁止批评性思考会导致人们在其他领域中批评能力的萎缩,因此遏制了理性的力量。

弗洛伊德对宗教的第三点指责是宗教将道德建立在极其脆弱的基础上。假如道德规范的效力在于它们是上帝的指令,则日后道德的兴盛和沦丧都将维系在对上帝的信仰之上。因为弗洛伊德认定宗教信仰正在减弱,他不得不假设继续将宗教与伦理联系在一起将会导致我们道德价值的毁弃。

 弗洛伊德在宗教中见出的危害,使他感到宗教威胁的正是他所恪守的理想和价值:理性,道德,和减轻人的痛苦。……他已经清楚地表达了什么是他信奉的规范和理想,它们是博爱、真理和自由。根据他的观点,理性和自由是互相依存的。如果人放弃对父亲般的上帝的幻想,正视其孤独和在天地间的渺小,他就会像一个离开父亲屋檐的孩子。人的发展目标正是要克服这种幼儿期的情感固结。人必须教育自己面对现实。他一旦知道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就将学会正确地使用它们。只有摆脱了权威——既恐吓又庇护的权威——的自由人才能运用理性,客观地掌握世界并发现自己的作用;他不再心存虚妄,而具有发展和发挥其心智的能力。只有当我们成长起来,不再是依赖和恐惧权威的儿童时,我们才敢于考虑自我;相反的情况也成立。只有当我们敢于考虑自我时,我们才能从权威的统治下解放出来。

                               ——摘编自Erich Fromm《精神分析与宗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