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骼原来也是内分泌器官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在小白鼠中进行的一项新研究显示,骨骼在身体血糖、能量、脂肪的代谢和调节中也起重要影响,成骨细胞产生的一种蛋白质--骨钙素,能作用于胰腺和脂肪细胞。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对Ⅱ型糖尿病的新疗法。
该研究小组此前曾发现,脂肪细胞会分泌一种荷尔蒙影响成骨细胞,因为激素调控常常是相互的,因此推测成骨细胞可能也会释放某种激素来影响脂肪组织。科学家给缺乏相应基因因此不能产生骨钙素的实验鼠按正常的食谱饲养,结果小白鼠会变胖,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下降,并对胰岛素不再敏感,就像糖尿病患者那样;另一组小白鼠,经生物工程处理后能产生过量的骨钙素,结果它们尽管吃的是高热量食物,却依然很瘦,其血液中胰岛素浓度也更高。
进一步研究表明,骨钙素能使胰腺中的胰岛素合成细胞增生,胰岛素分泌增加,也会促使脂肪细胞储存更少的脂肪、分泌脂联素,可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东非暴雨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关
美国科学家发现,在过去一个世纪中,东部非洲的暴雨与太阳黑子活动的高峰有关:总是在暴雨发生之后约1年时间,太阳黑子活动到达一个高峰。
太阳黑子的活动反映太阳能量输出的波动,遵循每11年出现一个高峰的循环周期。如果太阳黑子活动与暴雨发生的关联始终有效的话,我们就可望通过对太阳黑子活动的监测预报来预报暴雨的发生,提前数年做好预防洪水、流行病等灾害的准备。预计太阳黑子活动的下次高峰于2011至2012年间到来,按照规律,之前一年东非将出现降雨量的高峰。
科学家通过研究坦桑尼亚维多利亚湖地区过去一个世纪的降水记录,发现这种关联,对肯尼亚奈瓦夏湖(Naivasha)地区的研究也证实了这种关联。
雌性激素参与决定人的痛感
雌性激素的水平会影响一个人对疼痛的敏感程度,其中雌性激素受体ER-beta起重要作用,瑞典医科大学对该机制的最新研究,为制造新型止痛药提供了可能。
此前的研究已显示,雌性激素会影响我们如何体验疼痛,刺激ER-beta产生的药物能减轻疼痛,但背后的机制不明。在体内雌性激素与两种受体结合--ER-alpha与ER-beta,实验发现,ER-beta在脊髓的发育中扮演重要角色,而脊髓中包含向大脑传递神经信号的神经纤维,控制一个人对疼痛的敏感程度及一般的感觉反应等。ER-beta是胚胎发育期间雌性激素的主导受体,当缺乏ER-beta时,小白鼠神经系统的发育便会滞后。ER-beta对于成年动物脊髓中神经细胞的存活与疼痛及其他感觉信号的传导,都很重要。
指望森林遏制全球变暖并不可靠
一项最新研究报告指出,企图通过树木来吸收和储存空气中额外增加的二氧化碳,以遏制全球变暖,可能是行不通的。
10年来,美国杜克大学的科学家每天给4片北卡罗莱纳松树林喷施额外的二氧化碳,另4片松林作为对照组,不施加额外的二氧化碳。结果发现,喷施额外二氧化碳的松林,其生物量比对照组松林平均增加了20%。但事实上,在水分和养分充足的地带,松林增加的生物量可达40%,而在水分养分贫瘠处可能只增加了5%到10%。结论是,在干旱贫瘠地区,树木对减少温室气体起不到多少作用。而且,只有树干才能长期储存二氧化碳,因为树叶很快将腐烂,其中的碳会部分回到空气中。
通过给林地大面积施肥来提升森林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也不现实,因为这将影响水质,而水资源短缺问题同样紧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