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知新:精子也会合作“开火车”;鱼也能进行逻辑推理?

(2007-01-31 00:14:55)
分类: 我的编译
精子也会合作“开火车”
    哺乳动物的精子头部一般都像桨,这样有助于它们游泳前进,争先恐后接近卵子,但有些啮齿类动物的精子头部却长得像镰刀,长期以来科学家对此迷惑不解。英国谢费尔德大学生物学家的一项新研究破解了这个谜。
    过去曾有研究发现,欧洲木鼠(Apodemus sylvaticus)的精子会用它们的镰状头部相互钩连起来,100个精子可搭成100节的火车,这样将比单个精子前进得更快,更可能首先与卵子结合。科学家推测这是精子的合作行为,尤其在雌性与多个雄性混交的动物中,来自同一个雄性的精子会以这种方式与其他雄性的精子进行通向卵子的赛跑。最新研究验证了这一推测。
    他们研究了37种啮齿类动物的精子和混交行为,通过测量睾丸大小来反映这一物种的性活跃度——混交动物雄性的睾丸需要产生更多精子,相应地睾丸通常更大。结果发现,物种的混交状况越厉害,它们的精子头部越像钩子,并且在挪威大鼠(Rattus norvegicush)和家鼠(Mus musculus)中观察到精子“开火车”现象。
 
知新:精子也会合作“开火车”;鱼也能进行逻辑推理?
 
为什么雌虫比雄虫个头更大?
    大多数哺乳动物的雄性体形比雌性大,而大多数昆虫的雌性体形却比雄性大,这被称为“二态性”,或“两性异形”。那么,这种两性异形是因为两性的生长期长短差异造成的,还是因为生长速率快慢差异造成的呢?
    生物学家以前知道,在雄性比雌性体形大的灵长类和鸟类中,造成二态性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雄性的生长期更长。而一个多国合作的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却发现,在雌性个头更大的节肢动物中,二态性主要是因为雌性的生长速度更快造成的。
    生物学家比较研究了155种昆虫和蜘蛛的生长数据。结果显示,就生长期长短而言,不同节肢动物种类的情况有所不同,例如甲虫和水黾两性的生长期一样长,而两种蝇类雄性的生长期却比雌性长,也有的雄性生长期比雌性短,如蜘蛛、蝴蝶和一些膜翅目昆虫(蜜蜂、蚂蚁等),但它们两性的生长期长短差异与两性体形大小差异不成比例。因此,造成两性异形的原因主要源于雌性生长更快。
    雌性节肢动物为何长得比雄性快?对此有三种可能的解释,最有趣的一种解释是:雄性性腺和生殖器的生长比雌性性腺和生殖器更费事,需要更多能量。
 
知新:精子也会合作“开火车”;鱼也能进行逻辑推理?
 
虎斑颈槽蛇:食毒用毒高手
    虎斑颈槽蛇(俗称“野鸡脖子”)是亚洲平原和低海拔山区水边常见的一种蛇,在中国很多地方也有分布,属于低毒蛇,还曾被当作无毒蛇,但美国弗吉尼亚一所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其实这种蛇有一种特别的本事,它能将自己吞食的蟾蜍体内的毒液为我所用,转运储存在自己的毒腺内。
    虎斑颈槽蛇的食谱很广,包括有毒的蟾蜍,蟾蜍的皮肤分泌一种称为蟾蜍二烯羟酸内酯的防御性毒液,而吃过蟾蜍之后,虎斑颈槽蛇颈背部的毒腺中便充满一种化学结构几乎与蟾蜍毒素相同的毒液。当它吃不到蟾蜍时,这种毒液就没有了。
    研究人员还不清楚它如何做到不消化这种毒液而将它们转存在自己的毒腺中。母蛇甚至能将这种毒液带给蛇蛋。
    很多无脊椎动物,如海参,会从它所吃的植物中收集储存毒素,使自己带毒,以抵御捕食者。有些毒蛙也会从所吃的昆虫中获取毒素。但像虎斑颈槽蛇这样,脊椎动物从另一种脊椎动物猎物中获取毒液的情况很少见。
                        知新:精子也会合作“开火车”;鱼也能进行逻辑推理?
鱼也能进行逻辑推理?
    玛丽比弗雷德高,弗雷德比彼得高,因此可知玛丽肯定比彼得高——人类四五岁的孩子都能完成这种简单的逻辑推理,科学家曾发现灵长类、鼠类和一些鸟类也具有这种能力。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最新研究更惊讶地发现,一种小型的丽鱼科热带淡水鱼好像也具有这种推理能力,这种鱼的雄性能通过观察别的雄鱼打斗的胜负情况,将自己的竞争对手排出强弱座次。
    科学家研究了一种慈鲷鱼(Astatotilapia burtoni)选择打斗对手的情形,慈鲷是一类领土意识非常强的好斗的鱼种,雄鱼通过不断争斗决定谁将获得食物和配偶的优先选择权。在一个方形水槽中,研究者先让一只雄鱼旁观另外5只雄鱼(编号为A,B,C,D和E)的打斗情况。5只雄鱼间的战斗分为4场:A和B,B和C,C和D,D和E。结果是:A胜B,B胜C,C胜D,D胜E。接着,研究者安排A和E、B和D进行打斗。结果发现,旁观的雄鱼会有偏向性地靠近那些它认为更弱的雄鱼,例如在AE测试中,旁观鱼会靠近E,而逃避A。
    这表明慈鲷的雄鱼能作出递移推理,但它们是怎么做到的,还是个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