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原创·非虚构 |
最近写的《汉语是否将沦为科学看客》引起很多反响,很多朋友说写到他们心坎上了:)
其实几年前,我便写过一篇《从英语的折磨中我们得到什么》,与这一议题是相关的。当时此文还曾被《读者》转载。
中国社会是一个奇怪的社会,奇怪在于,这个社会有不少怪现状怪制度,仿佛多数人都知道它们不合理、够变态,但似乎所有人都只能无奈接受,谁都只能摊摊手撇撇嘴:没办法啊!有什么办法呢?
这个社会缺乏正常的自我改良进步机制,但具有无与伦比的坚持错误的惯性。
从英语的折磨中我们得到什么
◆◆◆
不久前,在《现代汉语词典(汉英双语)》的新书发布会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社长李朋义强调英语学习的重要时说,在当今世界,一个国家国民英语水平是综合国力的反映。
当时在座的我,不禁哑然失笑。
关于英语有多重要、我们该花多少时间学英语,已经在网上网下课内课外有一些议论了,乃至有个别教授痛心疾首,原因是他们发现,现在的大学里似乎所有的学生第一专业都成了英语,从生物系到中文系,学生投入时间最多的科目不是生物或中文,而是英语。
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这些不同声音显得那么虚弱和不合时宜。大学生天天捧读英语是因为都热爱这种语言吗?NO!他们选择英语,多半基于每个人经济动物的本能——因为在当下中国,学好英语大概已成为个人发展最必需的和最有效的手段:考大学要英语,考研考博要英语,出国、进外企当然要英语,进国家机关还要考英语,当教授、博导要英语吧,申报编辑、记者职称也要考英语,现在中国什么考试不考英语?哪一家“体面”的公司、单位招人不要求英语?在许多考试中,英语还享有“一票否决”的特权。
一句话,在如今的制度政策框架中,英语是横在所有人(尤其是年轻人)面前的一道门坎,我们还有不学好英语的自由吗?制度的导向如此,也许制度的设计者与李朋义社长想到了一起,他们认为英语水平确乎是事关国计民生的要务。从这背后,又可体味出我们向西方强国学习的历程中多少酸甜苦辣。
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就有人提出全盘向西方文明学习,因此不惜废除汉语,彻底采用拼音文字,现在我们使用的汉语拼音方案的源头可追溯至当年的思潮。100年过去了,汉语没有消亡,我们的社会继续以英语为荣,我们嗑嗑巴巴地继续向西方学习着。
用一位著名的“某某英语”学习法发明人的话说,中国人继续被英语折磨着,什么时候我们能够用中文去折磨折磨洋人呢?——这是此君的人生理想之一。
谁能折磨谁,要靠实力说了算。语言的竞争,也是国家、民族与文化竞争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形式。李社长有一个说法很见血,“英语是一个帝国”,从某种意义上,全球化几乎也是英语帝国兼并世界的征程。据说,每年有25种语言从语言的世界版图上消失。如果说语言为存在的家,那么每年有一些文化在失去家园,与此同时,每一天在世界的某些角落都有人在为自己的母语守卫和建设。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有人为了更高的薪水苦学英文,有人为更多的利润推崇英语,这有什么不对劲吗?汉语的命运并不真的需要谁来忧患,但我听到太多拥抱和鼓吹英语“强权”的言论了,声称世界和未来属于英语的往往都是地道中国人,一种母语贱英语贵的社会氛围像雾一样正在生成、聚积,置身其中让人感到莫名的不爽。去年美国NBA明星“大鲨鱼”奥尼尔曾经在一档电视节目中得罪华裔,一些亚裔团体纷纷抗议,要求奥尼尔公开道歉、NBA对他进行处分,他做了什么呢?他只是对着镜头戏谑地模仿了几个中文发音(他自己也不知道说的是什么)而已耶,对此上纲上线到种族歧视,美国华裔是否小题大作?
但我可以理解他们的感受,不尊重语言就是不尊重人,如果不尊重母语,那就是不尊重自己。你都不尊重自己,没有人会尊重你。
千万别以为我反对学英语或恐惧英文,恰恰相反,也许我算得上一个真正喜欢英语阅读的人(从马克·吐温的英文小说中我能得到和鲁迅小说一样的难忘体验)。从学习西方先进文明的意义上,我们100年来学英语学到的东西其实太少、太肤浅,比如,至今我们也没学好DEMOCRACY和SCIENCE这两个单词的用法。我想表达的是,学习英语并不需要也不应当排挤和贬低母语,扪心自问,我们到底从英语的折磨中学到了什么?丢掉了什么?我们倡导和流行的学习理念有没有问题?
以前我们学英语忽视口语和实用,现在在英语产业和市场的呼风唤雨之下,似乎英语只剩下了各类考试、寒喧和街头俚语。很多中国人可能一辈子交不上半个外国友人,也不可能踏上一寸纽约街头,却用了那么多生命反复念叨GLAD
TO MEET YOU
之类的蠢话,有时我想,这简直是一场全民弱智化运动。
如果我们这个民族学英语学了100年,我们每个人学英语学了大半辈子,结果只剩下一点中式口音的日常用语和标准化考试的ABCD,只是为英语征服世界推波助澜、摇旗呐喊,那是一种悲哀。
当英语成为国人的考试工具和进身之阶,它何时成为我们与世界平等互动的认识与交流媒介?如何让英语真正成为我们民族丰富心灵、汲取世界精华、开发自身潜力的窗子,如何将这一思想体现在英语教育的理念和制度设计中,我们才不负先贤推广外语教育的初衷?
◆◆◆
前一篇:比尔·盖茨会答应帮我吗
后一篇:优雅是这么容易被风吹掉的一件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