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为什么写博客(兼答小水)

(2006-06-29 01:53:51)
分类: 探索创造社
谢谢小水针对我的网络收费杂志设想提出的批评(在日志《制度与人性的相互败坏》后面)。
我想逐条答复一下,趁机说说我写博客的初衷和追求,还有其他一些构想。

[匿名] 小水
2006-06-23 16:45:04
问好:)挑点小毛病,呵呵。感觉你有几个明显的误区:
第一、网络杂志要想盈利,着眼点是在广告,而不是收费.在杂志创办前期,不但不能收,而且要全面免费开放,吸引更多人来看.一旦杂志人气上去,广告商自然会上门.利用广告获取的利润要比个人付费高很多.

1.首先要明白,办一份完全个人化的收费的自由的网络杂志,还完全只是我的一个梦想而已。我知道现在根本不现实。所以现在说的只是“梦想”。
在我能控制的媒体中,我绝不要乱七八糟的广告。当代社会中无孔不入的广告(大部分)是一种信息垃圾和变态现象。如果在现实的土地上或虚拟的网络中,我能建起一个“理想国”,在这个理想国中,将只允许发布客观、独立的实用分类信息,我会撤除其他所有广告,代以公民个人创作的艺术作品——全部换上诗歌、绘画(包括孩子的涂鸦)、音乐、多媒体、美女帅哥写真(只要不以推销商品为目的)……
我对当今传媒广告主要有两点不满:
一是粉饰谎言,将谎言重复千万遍形成强势谎言,它的最高价值绝非诚实。说白了,其实就是我付了钱便可以堂而皇之大声说谎,是用金钱包装的合法的美丽的谎言。广告制度其实是一种势利的鼓励谎言的制度。我所称的谎言还不单指那些明显虚假的非法广告,也包括种种精心包装的或貌似高雅或貌似朴实的广告。让厂家和广告制作者扪心自问吧,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二是它不由分说,强占你的注意力和时间。尤其在多媒体传媒中。人呆在电视机前,智商会直线下降,与泛滥的广告不无关系。仔细想一下,在电脑和电视面前呆呆地接受各种广告轰炸(或者不断换台?),是件相当弱智的事。我相信在电视和网络广告中长大的孩子是受到某种内在损害的,有部科幻电影曾讽刺这一点。
所以,我认为,广告无孔不入,是当代社会变态的一部分。
为满足消费者对商品服务信息的需求及商家推广商品的要求,我也有一套替代方案:一是保留客观、独立的实用分类信息,由公共财政提供网络支持和管理,不收费;二是建立一个网罗万象的消费者评价系统,也由公共财政出资,消费者自己制定游戏规则,相互监督,建立自己的消费权益组织进行系统维护,这个系统的运作要达到这一效果:厂家只能靠真正消费者的口碑来树立信誉,他们不必在广告费上投入巨资,而只能靠做好产品,靠在消费者中逐渐积累美誉。对于新产品的促销,只能靠分类信息和试用等手段促销。对每个在评价系统中发言的消费者也要建立信誉评分制度,后来的消费者对先前消费者的评价作出评分。
(谁来牵头成立这样一个民间组织?组建这样的公益网站?我可以帮着做计划书)
所以,我将来如果要做一份网络出版物,不打算依靠广告收入。
 
小水提醒我:
第二、网络资源一旦收费很可能导致读者逆反心理(除非你本身资源知识量巨大,本身杂志很牛,当然有很多人付费。但在中国具备这种实力的几乎没有),不要说一元,就是一分,有很多人都不会交。道理非常简单,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人家愤怒了,懒得看,干脆走人。
 
2.网络读者在书店里买书刊可以花费几十元数百元,看电影可以花数十元……为什么就不能花费更低的价格购买网上出版的东西呢?
我不这样认为。以前网民习惯了免费,并习惯以为网上的东西都是快餐,可读性、必读性都不怎么样,看看而已,不看也罢。将来不会始终如此的。网络出版将成为主流,纸书将成为副产品;越来越多的人习惯网上发表、网上阅读,没有任何理由把网上发表的东西便看作一定是易碎品、残次品,不值得购买。
网络只不过是进步的技术手段,就像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从铅与火到激光照排。这种技术进步还将改变发行与互动方式。只不过让我们更便捷,成本更低。
没有任何理由,网络上原创的内容只能永远免费。国外已经有成功的网上出版作品了。
现在的付费手段也越来越简便。大家只要有卡,通过网上银行付费。自从使用网上银行之后,我已经在网上购买了不少文章(学术文章)和软件。
没必要要求网上的出版物便是完美的至高的最好的,与现在书店中的书刊一样,那些纸的出版物有哪一本是牛到天上的?它们为什么还能买出去?
同样一本书(或者说网上的还更好一点,用起来也更方便),网上下载要一块钱,网下买要20块,不要网上的,一听收费就愤怒?只能说是愚蠢。
愚蠢一时的人当然很多,人容易迷失自己的头脑。
但总还是有聪明人的。所以,风气会慢慢改变。
现在大家没觉得特别需要网上的付费内容,我分析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因为目前还有大量免费资源,大量网络时代以前的文本、影像遗产被搬到网上来,它们多是没有知识产权的;另外,很多玩家现在还在玩网络,处于新鲜的恋爱期,只顾体验表达自我及与陌生人互动的最初的狂欢——所以什么都好说,最关心的倒是有多少人顶,多少点击,多少回帖,有人回帖,哪怕说一个“滚”字,也激动半天,有人阅读,简直要感恩戴德了;第三,的确现在网上原创的东西普遍比较水,其实精彩的东东也不算少(比网下很多出版物精彩多了),但是要么被淹没在海量信息中,要么就已经传播泛滥了,肯定只能免费了。
网络给了所有人写作和发表的机会,特别是博客发达以来,眼下的网络景象像商贩一条街:满大街都是摆摊的博客主人,密密麻麻,里三层外三层,也许摊主比过客还多,每走过一位顾客(也许就是误入的闲人,人家根本不想买什么),摊主便蜂拥而上,纷纷向他献媚邀宠……也难怪这路人一听竟有摊主要收钱,便要啐在地上了……
当摊贩太多,众声喧哗,人人都写作和发表时,其实这个市场的马太效应反而更强了——匆匆的路人首先选择那些名头更响、牌子更大的店铺,有名者越有名,恒有名,而无名者更容易被淹没,最终沉没。
不过,我必须郑重声明,别把我当一般摊主看。在网上开博,我不为讨好任何人。在现实中我不干献媚邀宠的事,在网络中更不会做,我在网上写作首先就是为了这里有比在其他地方更多的自由、独立。
我把博客看作自己制作的一份独立媒体。期望它能影响社会,我心里一直希望有一个更理想的社会,为了自己,为了我的亲人,为了所有人,活得更健康更快活更自在更尊严更充实。
有更多人看,我当然高兴。这样写作必然更有动力和信心,觉得对社会也更有作用。但阅读量绝非我念念不忘的首要的事情。我争取不把它放在心上。
有一些事情,我不放在心上,不是我真的不在乎,而是因为我不打算在心里放很多东西,希望自己专心致志。
我还相信一点:在自由的市场上,每个人都能得到自己该有的那一份。网络会越来越自由的。而我只期待自己拥有一部分读者。期望我的读者是人世间特殊的一群人。他们相互不知,却能在我这儿得到体认,拈花微笑。
从读者那里,我可不奢望很多。
期望自己,获得写作、思考、创造的快乐。
有一点也要提醒读者,我很多面,又不喜欢完全暴露自己,即使那些看似非常个人化的文字也请勿对号入座,可别找我麻烦呵呵。我不希望伤害任何人。不针对身边任何具体人。
那些看似隐私的文字,也是被当作我们(人类)共有的处境处理过的。
对什么体系我都有研究和转化的癖好,我企图建立一整套个人化的世界观,从沙砾到宇宙,从自然到社会,从肉体到灵魂。
希望用理性和感性的双翅不断飞翔,不断来到更高的高处。
 
 
第三、从博客登陆率推及有20万看,不觉得严重不精确吗?总存在有人重复登陆的吧,比如一个人一周7次登陆,但人数却为1,不能说是7人吧?OK,20万人的水分就是这样造成滴
 
3.我说的估计20万读者,不是从首页的计数器看的。因为首页的计数器其实很不准确,新浪博客的软件设计有BUG,服务器也常有故障。我估计20万读者主要根据单篇最高阅读数,那篇《新的肉体比爱情更有力》阅读数显示为22万多,大多数人对一篇文章只会读一遍吧(不单独点开是不会增加阅读数的)。所以我估计博客的读者可能有20万,当然其中大多数人只来过一次罢了,常来的读者大概不超过二三百,真正喜爱的读者也就几个吧。呵呵,现在我若靠博客吃饭,早饿死了。迄今我也没采取任何推广措施。
 
 
第四、请问成本估算在哪里?网站建设费,员工工资以及其他杂七杂八的东西,都需要成本投入。20万仅仅是主营业务收入,但并不等于利润,因为没有扣除成本。
 
4.我要办的网上杂志不需要多少“额外”的成本。现在申请一个网上空间,也就每年几百元。如果像博客这样,全部我自己写,投入的就是我自己的身心罢了。当然我可能还需要查资料、采访、调查、出游、试验,那也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