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师生成就更好的自己

(2021-04-25 21:16:37)
分类: 教育日志

让师生成就更好的自己

秦皇岛开发区第二小学现有学生近3600人,教师197人,学校占地23562平方米,建筑面积16323平方米,是全区规模最大的完全小学。

一、学校历史沿革和基本情况

开发区第二小学始建于1948年,为解放后接管的“孟家营女子学校”,更名为孟家营小学,至2002年,在校学生500人左右。2003年,开发区择址另建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和初中合并,并于2003年9月投入使用,学校成为开发区第一中学小学部。2017年,因学校办学规模过大,区教育局决定初中小学分开办学,初中部整体搬迁,小学部独立办学,更名为秦皇岛开发区第二小学。

三年多来,学校由最初的2000多名学生,110名老师,发展成为3600名学生,63个教学班,190多名教师。学校的整体规模将近翻了一番,每年增长给学生500多人。这也给学校的各项管理带来很多新的挑战。尤其这学期开学,学校领导干部提拔到其他学校任职,也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但是学校的管理团队还是还是过得硬的,最起码在付出和担当方面做得非常好。所以近两年,学校的办学质量、社会声誉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2020年11月,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明校园”。

二、学校主要工作

我是在2017年10月到这个学校任职,在之前管理的是一所新建学校,任职六年。到二小三年多以来,我和老师们一起,主要梳理办学理念,完善管理框架,不断调整和激发师生“成就更好的自己”的生命状态,带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向前推进。

一是我们共同梳理和讨论了“学校去往何处”的问题。

三年多以来,我一直在思考,这所学校要到何处去,要以怎样的姿态呈现他的未来。在实际工作中,我逐渐的感受到,接手一所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学校比建设一所新校要困难。因为这不但要诊断客体,同时还要改变自己。如何做好传承,包括人的传承,工作的传承,甚至习惯的传承等。如何做好传承和发展,是从半路接收学校的校长必须考虑的问题。

所以,我对学校状况的背景进行了这样的分析。

一是学校内部。多年成熟的管理,让教师队伍相对稳定成熟,教师工作比较认真,没有矫情的,相对成熟的教师多,学生教学成绩不错。

但是,事务都有两面性,稳定有余的同时,就是活力不足,缺乏向前冲,尤其在业务上永远有向上的追求就要弱一些,满足于上完课就行了,学生课本弄完了就结束了。学生也是老气横秋,缺乏天真、烂漫、活力和挑战。

二是学校外部。随着生源结构的变化,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尤其开发区引入的高层次人才和周边的区委家属院的孩子,这些家长对学校的理解,教育的理解是不同的,社会看待学校的眼光和评判标准不同了他们不仅仅要满足学生学得好,还要运动好,健康好,品质好等等。

从外部大的教育发展来看,2017年前后,学生核心素养定稿发布,加强自主办学活力的文件要求不断下发,有的是两办下发的,成为了国家意志。这是不适应不行的。同时,我们教育内部教育发达地区对于育人模式的变革、课程建设的探索以及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探究,关注的越来越多。

我看到一篇文章,对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奖获奖的项目进行了分析,其中关注课程建设、育人模式综合改革以及立德树人等关键词占到了很大的比例,说明教育内部的热点在于此。

育人模式的变革,校园生态的改变,决定着一所学校呈现一种什么样的朝向,拥有什么样的味道。

其实我觉得很多教育的问题是一种模糊的表达不精确也未尝不可——口虽不能,心向往之。

我用描述的方式,隐约感觉到,校园应该是一种什么样子的?

一是校园应该是让教师、学生舒适的,有兴致的,有适度的挑战和压力的;

二是管理者应该具有思考、建构、引领、服务、关爱的意识和能力;

三是教师个体和集体应该是敏感的,充满成长欲望的,能够相互包容和合作的;

四是学生的校园生活应该是扎实的,快乐的,富有挑战性的,敢于表达和表现的,能够体验成功的,能够收获美好的;

五是课程应该有良好的顶层设计,又有实践层面的补充,是动态的,逐渐打磨的,不断生长的,适应教师和学生的;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在实践层面做了一些事,从而撬动师生的活力,提升师生的魅力,促进师生的成长力,收获学校的竞争力。

在参加此次研修班的过程中,培训部门给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进一步完善学校的理念文化体系,从而梳理出自己的办学思想。我是相对看重一些学校精神文化的,这种精神文化给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润泽和影响。

学校的办学理念“让师生成就更好的自己”

学校愿景:学校在2019年整体加入了新教育实验,这两年的学校发展还是助力挺多的。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发展目标:

平安校园 书香校园 文明校园 精彩校园 幸福校园

校训:

崇德立世  崇美立人

教师风貌:

大气  灵气  才气  雅气

积极  仁爱  卓越  幸福

干部风貌:

付出  坚韧  智慧  创新

合拍  合作  合力  合心

学生风貌:

干净  安静  活力  魅力

向真  向善  向上  向美

学生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民族精神、人文情怀、科学素养、艺术气质、健康体魄的现代学子

学生培养具体目标(10个好品质):

树理想 尊师长 明礼仪 知感恩 有爱心

勤锻炼 展才艺 守规则 爱阅读 会创造

办学理念:

让师生成就更好的自己

教师誓词:

我是开发区第二小学的教师,“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我永恒的追求。尽职尽责,无悔付出;用爱呵护,用心培育;激发创造,以生为本;追求卓越,收获幸福。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学生誓词:

我是开发区第二小学的学生,我爱学校,我爱师长,我爱父母,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我要秉承“崇德立世,崇美立人”的校训,向真向善,向上向美,做开发区优秀小公民。

理念文化如何根植于师生内心,成为师生在校园生活的标准和样子?

二是依靠什么将“育人目标”落地。

学校的育人目标既是标准,也是目标。毫无疑问,让“育人目标”落地的,是属于一所学校的课程。

学校构建了“五彩课程”育人体系,用课程体系的不断丰富和打磨,将办学目标和育人目标落地。

五彩课程育人体系的分类

五彩课程育人体系的构成,逐渐完善成课程图谱

其实学校在完善和开发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就是一个不断使课程规范化、精细化和合理化的过程。这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举几个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例子。

比如美术的非遗项目——皮影艺术进美术课堂,并且与综合实践、音乐相整合,学生画皮影、做皮影、看皮影、学皮影、耍皮影、唱皮影,研究皮影的历史,调查为什么现代人不喜欢皮影,访谈老皮影艺人等。最后,孩子们创作的与皮影有关的成果达到一万多件,在一个艺术园区进行了展示,家长、孩子和同行都去参观,历时半个多月。这也是学生综合化学习的一个很好的案例。

比如星星秀场课程,从每一个孩子的海选,到最后不断晋级,孩子们自己设计海报、自己邀请支持者,为了增加效果,自己可以找同学去组合。最后的展示绝对盛大,租专业设备,在操场展示,教师给伴舞,做热场节目。每一次结束,家长迟迟不愿离去,这就不仅仅是一次活动了,这样的活动有了很多和学校、和教育、和成长有关的结合点。

再比如劳动课程。近一年多来,教育部提出要大力加强劳动教育的通知,其实对于学校来说,劳动教育并不一定要让学生在学校干多少活儿,而是应该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感受劳动之后带给自身的欢愉,从而通过劳动带给人们幸福。

学校在五年级要给学生开设劳动种植实践课程,在这个过程就是参加劳动,感受劳动成果的过程。

学生社团活动。学生社团课程还是很丰富的,开发了有40左右个,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同时也给学校的办学带来了很多活力。科技类的,艺术类的,阅读类的,体育活动类的等等。以社团为依托的学生特长的培养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比如无线电社团在保定组织的比赛中,活得很优异的成绩。篮球全市名列前三名,女篮获得过全省亚军的成绩。学校的鼓乐队也在全区很有名气。

一年级入学课程。开学第一周,完全是适应阶段。符合目前教育部关于幼小衔接的要求。

六年级毕业课程。开展系列化的活动,让学生有毕业生的角色意识,要学会与初中对接。包括对母校、对教师的留恋和回忆,和都是美好的情感。毕业考试前夕,组织全年级去远足,从浅水湾栈道走到鸽子窝公园,应该有5公里的距离。中午在公园开展活动,自带食物,班级团建,会成为学生美好的教育记忆。

阅读节 每年四月份,开展系列活动。跳蚤书市也变成了综合性学习。

体育节 全员体育,只有竞争,全员参与,设置全班参与的项目,培养集体意识和竞争意识。

科技节 系列化的活动,周六日在教学楼内各个场地进行,学生自制的物品,抛石机,两个孩子角逐最后到了楼道里才能分出胜负。

整本书阅读。坚持了三年多,图书馆配备书目,发布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保证小学阶段读30本精读,70本推荐。2019年,曹文轩到学校来讲学。

三是不断尝试管理机制的新变革。这也是被迫的。一个年级在12—13个教学班,全校64个教学班,所以管理机制必须变革。我们实行的是“年段化”+“项目化”的模式。实行校中校管理,增加年段管理的力度和活力,同时管理人员由兼顾各处室的工作,内容相互交差,互为补充。这个过程不容易,必须界定的职责明确,界限清晰。而项目化就是项目牵头,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牵头的事儿,都为项目负责人打工。这就变得很有意思,比如我们有个学生发展类的课程叫星星秀场,是由一个副主任来负责的项目,我自己又带一个朗诵的社团,只要有活动,她就要给我派活儿,我必须给她提供主持人的支持,拟稿、训练等都得我去完成,因为我必须为同事的项目提供支撑。同时,任何一个项目化的团队是一个专业发展共同体。比如每月一事、完美教室建设、家校社共育、整本书阅读、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等,这些都是项目化的内容。

四是课堂教学是学校落实育人的主阵地。做管理时间越长,越感觉到课堂是学校管理者最应该关注但是又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地方。最应该关注是因为课堂是学校主要教育教学措施落实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学生在校时间最长的。而最容易被忽视,是因为课堂出现的问题,不是立竿见影就能发现和带来严重后果的。所以有不负责任的校长看门房,负责任的校长看课堂的说法。

关于课堂教学,我和各位专家汇报几个方面的工作。

教材统揽——每学期初进行一整天的活动  今年请教研员参与

集体备课——每周一次 主备人备课,管上课之前,为青年教师铺路

校本教研——每两周一次,组内出课教研,确定教研主题。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的建设。

阶段检测、专项检测、基础知识达标等几个检查检测环节。

五是对教师教师成长的促进,包括职业情怀和专业发展。我们的策略是适当给压力,激爆内驱力。在做好各项常规要求的同时,我们一是抓读书和写作,成立14个读写社,根据学科、年段不同配置书目,采取共读和啃读的方式,让读书落地,在学校统一给时间、给场地、给共读方式,这样读书的收获是精确的,是可见的。读书内容要读教育根本性书籍,读教育经典,比如《给教师的建议》、《第56号教室的奇迹》、《静悄悄的革命》、《致教师》、《新教育年度主报告》等。学校50多个老师加入了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这是一个海拔三千的有高度有温度的学习组织。写作要求写教育叙事,教育随笔或教育案例,通过教育博客的形式写。二是抓叙事和展示。让教师说自己的故事,展示自己的历程,通过论坛、朗读者、教育策略研讨会等,让老师不断地展示和言说,体现成功和言说带来的满足,追求高层次的幸福。

所以,从这些典型的事儿上,可以有一个朝向和方向。我想可以总结几句话。这些事儿的指向什么?

比如指向让校园发生变化;

比如指向让校园成为展示和成就每一名师生的地方;

比如指向让校园里的师生体验校园生活是美好的,充满活力的,拥有挑战和成功的;

目前来看,还是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学校干部队伍人员配置和管理能力急需提升。因两校拆分完全按人员编制进行,并为考虑实际工作需求,造成管理机构和人员不完整。三年多以来并未很好的解决人员补充的问题。管理队伍人员年轻,缺乏管理经验,需要成熟和成长的过程。

二是学校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每个学期需要补充新入职教师20余人,部分年级新入职教师占到三分之二,拉低了日常教育教学的基准线,增大了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的难度。未来三年要将主要精力放在青年教师专业培养方面。

三是学校硬件建设投入不足,校园环境继续改造升级。学校主体教学楼于2003年投入使用,原属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功能室、校园文化等不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三年来学校资金主要用于各项学生、教师日常活动、为新增学生、教师购置教育教学设备设施,以及对老旧设施的改造。根据学校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实现校园环境的改造升级。

今天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机会,王校长,潘教授,高校长和马老师是专家,不但有丰富的理论,还有很精彩的实践。希望各位专家不吝赐教,帮助学校发展提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