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工作坊”建设,促进课程实施
(2018-05-27 13:50:21)分类: 教育日志 |
实施“工作坊”建设,促进课程实施
欢迎大家到二小来指导检查工作。尤其今天看到了很多老朋友,很多在工作理念和职业状态中“尺码相同的人”,内心十分高兴,十分感动。
有人说,教育人应该多些单纯,多些情怀,多些思考和实践,我想我们就是这样的一群人,总是想把自己的探索变成现实,既有仰望星空的情怀,还要有脚踏实地的努力。
第二小学独立办学时间并不长,去年九月份才刚刚从一中分离出来,到今天还不足一年,所以各项工作还刚刚起步。半年多来,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梳理学校的各种理念文化,二是不断规范师生的各项常规。
我们梳理了学校的理念文化,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对于课程建设进行了独立的思考。确定了建设“五彩课程”体系的理念,并且对课程领域进行了规划。目前,我们在原来课程结构的基础上,在做加减法,逐步建立起适合学生需求和发展的项目,发挥“课程育人”的作用。用课程建设解决课程的完整性,用课堂改革解决课程的深刻性。
在课程理念的思考上,我们逐渐形成了这样的共识:
课程是一所学校提供给学生的终极产品,也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气候和味道。
课程是实现学生幸福完整校园生活的主要途径。
课程是跑道,是通向成长目标的凭借和措施,跑道沿途的风景也是课程的一部分。
课程的构建要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即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学生的特质。
对于学校的课程建设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只有行动才有真正意义的探索和重构。
课程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我们面临的基础条件并不是很理想。从一个以初中教育教学为主导的学校,转变成小学的模式,各种基础设施明显不足。学校采取的是继续深入开发精品课程,从简单入手,逐步铺开。
有这样一个“工作坊”的概念是源于一则新闻。
南方的一个艺术院校,做了这样的一件事,为每个美术和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独立的设计空间,很小,用隔断分开的,每个人只有几平米的地方,但是独立的,是专属的。我突然间意识到,这可能是需要有艺术创作和艺术发展一个很好的形式。
学校的艺术工作,除去艺术课堂教学的普及,还要有艺术的深度,这就要让我们这些小课程,或者叫做课程群活跃起来。
确定“工作坊”的理念,这个学校有比较好的基础。
一是有一批精品校本课程,比如像陶艺,书法,篆刻,机器人,舞蹈,合唱等等,怎样促进这些精品课程再上一个台阶,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呢?
二是有很多艺术教师有自己的项目。比如陶艺、书法、扎染、国画等。让这些老师即完成好自己的日常教学任务,还要让这些老师发展自己的专业,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也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三是这个学校屋子比较多,区域较大。也为“工作坊”的建立提供了可能。
如果说,一个校长决定了一所学校的课程体系的品质,那么一个老师就决定了一个课程项目的品质。我们也知道那么多的名师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课程项目。常丽华老师的晨诵课程,窦桂梅老师的整本书阅读课程。
于是在这样的思考下,我们就开始了陶艺工作坊的探索与实践。
工作坊从设置上兼顾了几个功能。
1、储存和展示的功能。
2、办公和研究的功能。
3、交流和辐射的功能。
教师社团 也有十多个教师跟着学习,很感兴趣。
在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坊主”的意见,让“坊主”在这儿办公、学习和研究舒适。
学生们也有了更多的去处,更好的场地。
本年度,我们还要陆续的建设书法工作坊,扎染工作坊,设计工作已经完成,具体细节正在修改,预计暑期能够完工。
对于课程建设我们的想法并不是认为需要多么深刻的理论,只要指向学生的成长需求,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能让学生在校园中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要坚持,就有奇迹。我们相信,有各位专家的指导和帮助,有我们持续的行动和努力,我们一定会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课程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