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络自诊”利与弊

(2014-02-16 21:42:23)
标签:

杂谈

分类: 直言快语

“网络自诊”利与弊“网络自诊”利与弊

马年已到,春节远行。在节后上班的第一天,一位穿着入时,体态轻盈的女士来我科就诊。这位年约20多岁青春少女自诉:发热、咳嗽、流涕二周余,因近年关,单位事多故未到医院就诊。在网上查询相关症状提示“上呼吸道感染”,按网上建议服用抗感染、抗感冒及止咳药后症状曾一度好转,体温也下降接近正常,但咳嗽并未减轻,近两天有加重趋势,且出现隐隐胸痛,看到逐渐加重的病情,只好请假来医院就诊。在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胸片、血常规、支原体检查)后,得出“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建议住院治疗。在离开就诊室前,这位女士后悔不迭,称盲目相信“网络自诊”害了自己。

随着电脑走进千家万户,手机上网方便快捷,“网络自诊”成为很多人尤其是年青人看病的首选,一项调查显示,42.53%的人每次生病后都会利用网络搜集信息进行自我诊断。既然有众多人选择“网络自诊”,这种方式,说明“网络自诊”有一定优势。其一节省时间:上网看病只要几分钟,而到医院看病少则半天,多则12天,很多网友直呼“耗不起”,自觉不自觉就选择“网络自诊”。其二减少费用:上网看病本身不要费用,到药店购药也可量力而行。而到医院就诊3-10元挂号费不谈,就诊后的各种检查接踵而来,什么化验、B超、CT、心电图等等,不查医生不做出诊断,这病不是白看了;查吧几十上百块钱转眼就换了主人,碰上喜欢抓效益的医生,那就只有认倒霉的份了。其三增长知识:到网上看病,你可以反复查询,还可网络提问及时答复,一些网络百科解答也很专业,在此过程中通过思考或选择,你可以不知不觉学到很多医学保健的相关知识;到医院看病就只能是单纯看病,不大可能学到什么知识。其四心情舒畅:身体不适容易造成心情紧张,到医院看病反复排队等得焦急、有时又不得不看有些医生的冷面孔,加上高额的就诊费用,使不好的心情雪上加霜。而在同一些好的网站的网络医生的网上交流中,患病忧虑的心情容易平和,而精神治疗也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自诊”看似好处很多,但弊端也不少,其最主要的问题是误诊!因为科学的诊病方式为中医的望闻问切,西医的望触叩听加必要的辅助检查方能得出比较靠谱的诊断,然后对症下药。而“网络自诊”因医学知识欠缺,个体查询的症状并不典型,需要咨询的临床表现并不全面甚至很片面;很多疾病早期临床表现相似而病因完全不同,(如早期的脑膜炎、肺炎、病毒性肝炎等初期发病很像上呼吸道感染,按感冒治疗只会加重病情,延误最好的治疗时机,甚至有丢命的危险,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哟!);很多疾病是在动态变化中,最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可以自愈,也可以发展成为支气管炎、肺炎,禽流感同一般感冒症状相似而预后大不相同;相同的疾病由于个人差异而用药不同,不同的疾病也可以用相同的药物,这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而不是按网络建议进行。笔者春节后所遇的病人误诊就是众多实例中的一例,。

虽然“网络自诊”有这样或那样一些问题,但在快节奏的今天,在 3G4G日益普及的情况下,还是有一定的生存利用空间。笔者建议比较稳妥的办法是,“网络自诊”与到医院就诊相结合,发病初期可选择“网络自诊”,2-3天效果不好立即到医院就诊;轻病可选择“网络自诊”,病情较重选择医院就诊;自己认为有把握可选择“网络自诊”,自己拿不定注意选择到医院就诊。只是选择“网络自诊”的度不大好把握。在选择“网络自诊”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到医院就诊的相应准备,以免耽误疾病的及时诊疗,给自己身心和钱财带来损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