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海过春节
(2014-02-10 22:57:41)
标签:
杂谈 |
分类: 五彩生活 |
我在上海过春节
马年春节,我不远千里,来到上海与女儿一家人团聚,一起过了一个温馨、祥和的春节。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但几千年中华民族传下来的过春节内容大同小异,不外乎是购年货、做卫生、吃团年饭、走亲戚等,(当今又增添了一项全民休闲娱乐—打麻将)人们乐此不疲,盼望过节图的是一种气氛,享受的是一种心情,感受的是合家团聚的快乐。
今年春节期间天气宜人,虽残冬未去,但十四、五度的气温让人们平添外出的欲望。初一下午,全家人漫游南京路。举目四望,身着各种装束、操着不同口音,迈着相异步伐的中外游客熙熙攘攘,各个店铺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人们都在感受春节难得的轻松。步行间,突然看见一饮食店门前排起了长队,在物质十分富裕的今天,还有什么食物这么吸引人们的眼球?走进一看,排队人正在争相购买一种刚出炉的月饼。禁不住喷香月饼的诱惑,也想破解人们为何站队的秘密,女儿也兴致勃勃排队购得几个月饼尝鲜。捧着微热清香月饼,轻轻咬破焦黄脆酥的表皮,里面竟是一大坨鲜肉元,吃着伴有酥皮的肉圆,一股清香油然而生,食后口舌留香。
女儿曾经告诉我,上海初四的晚上也要燃放烟花炮竹,其强度更甚于大年三十的鞭炮燃放。究其原因在于初五是“财神日”,在上海、江浙、广东一带往往在初五即将来临的时候,各家各户要燃放鞭炮,用诚心迎财神进家,请财神保佑一家招财进宝,财源滚滚。我向女儿解释,我们家乡没有这个习俗;女儿笑着回答:所以财神才不到您们的老家,您看,上海、江浙、广东一带都有迎财神习俗,不是比我们老家富吗?入乡随俗,在外孙睡觉前,也由女婿抱到门外,喊了几遍:财神,到我们家吧!不到晚上十一点,寂静的天空突然响起了鞭炮声和礼花的飞鸣声。先是断断续续,随后逐渐增强,到初五零点到来的时候,鞭炮声响成一片,礼花照亮夜空,让人欢呼、激动不已。想是各家盼望财神进门心切,一起为节日的夜晚增光添彩了。第二天电视报道,上海初四-初五燃放的鞭炮礼花超过三十-初一的数量,但较往年减少20%,主要是空气污染太重,为减少雾霾,人们有所节制罢了。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办时,笔者曾三次进入世博园区,兴致勃勃流连在各场馆,那独特的建筑、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绚丽的色彩、丰富的物品、奇异的展示、蜿蜒的排队、优质的服务等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事过境迁,今天的世博园近况如何?特别安排初五下午故地重游,以了遂心愿。走进昔日的世博园区,已面貌全非,,这里没有了当时的喧闹和拥挤,映入眼帘的是写字楼群的拔地而起。只有中国馆、沙特馆、非洲馆等少数几个场馆各自孤独地矗立,告诉前来的人们这里曾举办过世博会。见景生情,不免有些遗憾和惆怅。“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旧桃换新符”。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世博会只是人类前进途中的一个展示平台,而不是社会发展的终点。在昔日的世博故址上重建新的大厦,不正是社会进步的写照吗?想到此,我的心就完全释然了。临别之际,还是在中国馆和世博轴前拍照留影。
老马识途,转眼间马年春节过去了,我又回到了熟悉的工作岗位。但在上海过年的点点滴滴仍记忆犹新,给自己平淡的生活增加了有滋有味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