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医生再次住院的经历及思索(中)
(2013-03-03 20:22:54)
标签:
健康 |
分类: 医海拾零 |
吸取三年前住院未找熟人处处受限的教训,我找到曾在一起工作的现在三甲医院当头的同事,委托他办理入院相关手续。此后一路绿灯。没有床位临时加床调整,我安置在一个条件较好的房间;时间紧张就很快安排专家会诊,确定检查方案;特殊检查人多需排队就打招呼提前做;病房不安静就应许我回家休息……在住院期间,我深深感觉到有熟人关照的种种方便。
思索:“人熟是宝”在许多行业办事很起作用,在医疗界尤甚。为了得到医生的关照,很多人挖空心思,想方设法去找医院的熟人,以求在排队、挂号、看专家、检查、收费等多方面给予方便。事实上有无熟人打招呼结果不一样。虽然这有违社会公理,但一时难于纠正。医院只能是加强管理,尽量减少熟人带来的违规现象;医生只能是把握尺度,尽量少开后门。
住院第一天,主管医生在征求上级医生意见后,就开出了五花八门的各种检查单:血、尿、大便三大常规是最基本检查;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常规、血沉必不可少;三维CT成像、核磁共振是检查重点;癌胚抗原、碱性磷酸酶、血清铁测定对排除癌症很重要;肝胆牌彩超、心电图一个也不能少……跑前跑后,忙活了几天才把各种检查完成。由于溶血的原因,导致检查抽了两次血,病还未查清,人又瘦了几斤,感觉疲惫不堪。
思索:过度检查是很多医院的通病。一来多检查可以带来多收入,而检查的含金量又高;二来多检查可以多发现问题,防范医疗风险;三来多检查可以降低住院病人的用药比例,防止医保项目超标。只是多检查苦了病人多跑路、多出钱、多抽血;多检查提高了整体医疗费用,导致医保专项基金入不敷出,影响医保基金的正常运行。何为“过度检查”,有时不大好判断,解决“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就难上加难了。
住院第三天,各种检查结果纷至沓来,一般检查未发现大问题,独有CT三维成像提示在左侧输尿管第二狭窄处有一1.2* 0.96cm大小的结石牢牢阻塞了通道,导致左肾中度积水。这也很好地解释为何反复血尿的原因。从片子上看,输尿管的那颗结石硬度极高,亮度都超过了骨皮质的亮度,如不及时处理,有导致左肾坏死的危险。
查房时,管我的一位副主任医师建议我用鈥激光碎石,因为鈥激光是近几年应用于临床的新技术,无论什么结石,都可以击碎,碎石成功率95%以上。但我了解的鈥激光碎石是一种创伤性治疗。碎石时需要从细细的输尿管插一根管子到结石部位,再引入鈥激光碎石。碎石结束后,还要在碎石部位放一根管子内引流,防止粘连,在一个月后根据情况取出。鈥激光治疗费用很高,个人自费部分就高达5000-10000元,且碎石后较痛苦。而传统的X定位电磁波体外碎石效果好,费用仅为鈥激光碎石的20%,我决定选用体外震波碎石。万一碎不了,再选用鈥激光碎石也不迟。
思索: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医生与病人具有明显的不对等性。医生由于具有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趋向于快、贵、新;而病人如不学习医疗知识,盲目听从医生的劝导,有可能得到更新、更好、更贵的治疗,而要承担的是更大的风险、更多的痛苦,更贵的费用。希望医生向病人提出治疗方案时,将医院能够昨到的治疗方案都提出来,并把每种方案的利弊讲清楚,供病人做选择;而不是一味强调某方案,误导病人接受医生所希望的治疗。作为病人,应该恶补自己患病后的相关知识,有自己的主见,不能被医生盲目牵着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