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酿葡萄酒、白兰地中甲醇的控制

(2014-11-27 18:11:10)
标签:

美食

甲醇、杂醇油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原料。一方面,葡萄皮中的果胶在果胶酶或热能的作用下分解出甲醇,霉变也会产生大量甲醇,发酵越彻底,甲醇含量会越高。另一方面,葡萄中的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经过酶的催化作用生成杂醇油。

其制作工艺大致是菠萝皮和橘子皮加红糖,密封三个月。

只说,当时我拧开盖闻到了一种远胜市售果汁的香气,于是毅然决然的要拿菠萝制酒。

将米酒和菠萝汁混合并加白糖调味,密封冷藏后会得到一种风味十足的饮料


自酿了五种酒。。。分别是西瓜酒。。。石榴酒。。。苹果酒。。。菠萝酒和蓝莓酒。。
把菠萝酒苹果酒石榴酒和蓝莓酒各取了一升。。。混合后开始蒸馏白酒。。。

最后得到了大约一斤半的白酒。。。六十度以上的酒度。。。

倒了一小杯尝了尝。。。哈。。。果香味很浓。。。果香型的白酒。

俺拿白酒测了测甲醇含量。。。气相色谱做的。。。含量110ppm。。。放心喝好了。。。

俺不是蛋疼吗。。。已经有了七八种水果酿的酒。。。包括三四种葡萄酒。。。还有黄酒米酒和米酒做的白酒。。。加上两种共四十升的啤酒。。。

光喝是喝不过来的了。。。俺的朋友也都被俺送酒送得怕了。。。

苹果菠萝榨汁还好啦。。。你咋不问俺石榴是咋榨的汁。。

其实俺蒸的时候去头去尾。。。只取中间出来的酒。。。基本保证是没有甲醇的。。。甲醇沸点在63度。。。都集中在最先出来的那部分。。。

最好用专用葡萄酒酵母,专用酵母活性强,转化率高,发酵速度快,出现甲醇比自然酵母略低。
保存条件尽量保证20度常温,放在阴凉处发酵,温度不适宜也容易产生甲醇。
一次发酵以后,把杂质过滤,需要很长时间的二次发酵,12°,一年。二次发酵会有效降低酒中的甲醇,这时候已经没有气体产生了,需要封死!


因为还没有过滤,现在还跟浑浊。味道嘛,有些扎嘴,应该是里面杂质的味道,总之最后过滤干净经过二次发酵就没有了。其中一桶已经不甜了,另外一桶还有些甜,可能糖放太多了,没有发酵完,不过不碍事。总体味道还可以。

壳聚糖能有效去除苹果酒中可溶性蛋白、酚类物质和果胶等非稳定性成分,提高苹果酒的稳定性,且果酒中的营养成分不会改变。


发酵所得的新酒,香浓味粗且浑浊,不适宜饮用。经一定时期储藏和适当的工艺处理,在储藏期发生一系列理化及生化的变化,酒质变得香气浓醇、清晰色美,此过程称为酒的老熟或陈酿。陈酿的本质是物理上的分子重排与化学上的氧化和合成的过程。

1°酒精需要1.7克糖。

原料处理选择含糖量高、充分成熟的枇杷鲜果,经清洗去核,护色,榨汁,45℃果胶酶酶解90 min,分离过滤,得枇杷果汁,调整枇杷果汁的糖度至20%,95℃杀菌灭酶5 min,进入主发酵。
1.5.2主发酵在发酵醪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果酒酵母(加入前用20倍38~42℃、5%蔗糖水溶液活化40 min),并用偏重亚硫酸钾调节发酵醪中S0:含量达50~60 m∥kg左右,在26~28℃条件下进行主发酵,整个发酵过程注意防止杂菌污染。发酵开始时应供给充足的氧气,使酵母加速繁殖,发酵中后期密闭发酵罐。发酵过程中每天搅动2~3次,使发酵醪的温度均匀,当发酵醪液面泡沫下沉后,液面开始
澄清,残糖在10∥L左右,主发酵结束,主发酵时间为12~14 d。
I.5.3后发酵分离主发酵酒液的酒脚,进行后发酵。在后发酵过程中,酵母重新分布,对残糖继续利用,发酵速度较缓慢,发酵温度控制在20—25℃,经15~20 d后,发酵醪液残糖小于4∥L,后发酵结束,酒精度达12%(V/V)左右,分
离酒脚,进入陈酿阶段。
1.5.4陈酿将完成后发酵的原酒置于小口容器至满,密封,在较低温度下陈酿90 d以上,使酒液的风味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形成枇杷果香突出的典型风格。1.5.5澄清、灌装和杀菌将陈酿后的原酒进行酒脚分离,加入适量皂土进行澄清过滤处理,然后灌装、杀菌,即得枇杷果酒成品

在枇杷果酒酿造过程中,添加S0,可以起到抑制杂菌繁殖、澄清、增酸和抗氧化等作用。本试验采用添加偏重亚硫酸钾,并换算成S0:添加量,探讨s0,添加量与发酵效果的关系,结果见表1。
表l SO:添加量与发酵效果的关系
由表1可知.随着s0,添加量的增加,发酵时间有所延长,对酒精产率影响较小,但对果酒的风味影响较大。不添加s0,的果酒,风味较杂,口感偏酸:S0:添加量为30—60 m∥L的果酒,酒香较好,无异味;SO,添加量在60 m黟7T。以上的酒液,有较明显的S0:刺激性气味及苦味。因此,在枇杷果酒的发酵过程中,S0:添加量以40~60 m∥I.较为适宜,本试验选用50 mg/L的S0:添加量。
对原酒进行澄清处理,用o.5 g/L的皂土下胶可以取得较理想的澄清效果。酿制的枇杷果酒色泽淡黄,具有纯净、幽雅、爽怡的口味和独特的枇杷果香,澄清透明,酒体完整,典型性突出。在枇杷果酒酿造过程中,抑制褐变的产生是关键技术之一,采用果汁杀菌灭酶,控制较低的发酵温度,添加适量s0:,满缸陈酿密封减少酒液与0:接触,以及加入澄清剂来降低枇杷果酒中单宁、酚类物质含量等措施,枇杷果酒的氧化变色、品质下降问题可以得到基本解决。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简单地记载了当时蒸馏酒的生产方 法,可以认为这是一种与黄酒类似的发酵方法,所不同的是增加了一道蒸馏工艺。该书记载:"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 蒸烧。近时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简言之,就是用黄酒发酵常用的一些原料, 在酒瓮中发酵7天,然后用甑蒸馏。所以说,这是类似于黄酒的发酵工艺。


南方的米烧酒,如著名的桂林三花酒,一直到20世纪上半叶,仍基本上采用上述方式,前期是固态,主要进行扩大培菌与糖化过程,下缸约1天后,加水进行半液态发酵。发酵时间约为七天,其工艺流程为:

     水        药小曲粉
     ↓         ↓
  大米→淋→蒸煮→摊冷→加曲拌料→下缸→加水,发酵→蒸馏→陈酿→包装



现在称之为"清渣法"的酿造工艺直接继承了以上工艺,稍有不同的是采用二次发酵,即第一次 将发酵成熟的酒醅从缸中挖出,不加新粮,只加少许清蒸辅料,单独蒸酒,蒸馏后的酒糟经冷却,加曲后入缸再次发酵,发酵28天左右,再出缸蒸馏,酒糟作饲料 用。发酵容器仍是陶缸。在清代,汾酒可能就是采用这种工艺,汾酒成为清代时期烧酒的姣姣者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4年09月23日
后一篇:黄酒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