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滕王阁序》是王勃几岁时写的?

(2015-08-21 09:29:01)
标签:

情感

《滕王阁序》是王勃几岁时写的?

 

老同学沈洪保兄来函问到王勃到底是几岁写《滕王阁序》的?《滕王阁序》是王勃几岁时写,一直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王定保《唐摭言》所说的写于14岁;另一种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在越南河内西北)看望在那里任县令的父亲而路过南昌时所作。而我则是长久以来都认为应该是上元二年(675)在其26岁时候所写,而决非如王定保《唐摭言》所说的为14岁时所写的。(王勃〔650——676〕,为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而亡。仅活了27岁。其14岁时,当为664年。)

对此,我想申说如下几点——

一、我说《滕王阁序》不作于王勃14岁,决不是说他14岁时没有写作此文的才能。王勃,其祖父为隋末大儒王通,其父为王福峙,也是官儒,可知其生长于书香之家。《旧唐书·王勃传》说:“(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新唐书·王勃传》说:“王勃……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杨炯《王勃集序》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由此可见,他是一位神童,简直还可以说是一位神通。对于这样一位神童(以致是神通),我们断断不可以常人的眼光来看之待之。也就是说,从把握文体、运用典故、文辞文采等等的层面说,14岁时的王勃,我认为已经完全具备了写作《滕王阁序》的才华与能力。

二、但是,文章总归是个人的心迹表露。我说《滕王阁序》不作于王勃14岁,其理由就是依据《滕王阁序》中的相关内容:“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一个14岁的少年,童心烂漫,万里阳光,他哪里会有“谁悲失路”、“宣室何年”、“时运不齐”、“无路请缨”等等这样的“心迹”?这完全是后来为王府侍读时因戏为《檄英王鸡》文(668年)而被高宗怒逐出府,与因擅杀官奴(事当在咸亨三年〔672〕之后)当诛、遇赦除名等等遭遇之后的情怀嘛。

三、其实,《滕王阁序》写于何时,文章中也自露了端倪。文章说:“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探亲路过于此,时令正是九月。抛弃一生的功名,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这与《旧唐书》、《新唐书》、《唐才子传》等书所说相呼应:即为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在越南河内西北)看望在那里任县令的父亲路过南昌时所作。

四、《滕王阁序》为王勃14岁所作之说,最早见于王定保(870-954)之《唐摭言》。王定保为晚唐五代时南昌人,他与王勃相去将近200年。《滕王阁序》中所说的阎都督为谁不得而知,如果说是指如众多注家所说的阎伯屿,那就肯定是大错了,因为他却是八十余年之后天宝时候(742756)的人。因此围绕有关《滕王阁序》是如何出炉的许多描写,当属南昌民间传闻,自然也就不足为据了。

啰啰嗦嗦,到此完了。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诗二首——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