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凯能寄范晔梅花吗?
(2012-01-21 17:35:27)
标签:
杂谈 |
陆凯能寄范晔梅花吗?
南朝刘宋盛弘之《荆州记》说:“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晔诗曰:‘折花(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此事人云亦云了千百年,到了明代,杨慎在《升菴诗话》中提出质疑,说:“南北朝范晔与陆凯相善,凯在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且赠一诗云云。按晔为江南人。陆凯字智君,代北(今河北蔚县)人。当是范寄陆耳,凯在长安,安得梅花寄晔乎?”唐汝谔《古诗解》也认为:“晔为江南人,陆凯代北人,当是范寄陆耳。”很显然,杨、唐所质疑的“折梅寄赠”之事只是谁寄谁的问题而并未涉及其他。其实,我说此中还有一个更值得质疑的问题:那就是范、陆两人到底可能不可能、存在不存在有“相善”与“折梅寄赠”之事?
且看:范晔生于398年,卒于445年,为南朝刘宋的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是《后汉书》的作者。陆凯的生卒年不详,但是知其于北魏孝文帝时在世,而魏孝文帝的在位时间为471年——499年。由此可见,两人相去至少三四十年,应该说其交往的可能性实在很小。另外,还更有史实告诉我们:陆凯为官于北朝北魏,从不曾到过江南。范晔为官于南朝刘宋,也始终没有去过北朝。而且当时北魏与刘宋两国长期严重对峙。如此,他们又怎么可能有交往呢?而交往都尚且不可能,试问,哪里还谈得上有什么“相善”与“折梅寄赠”之事?
这样,人们或许要问了:既然“折梅寄赠”之事不关他们,那么到底是谁们所为呢?有人认为,很有可能是当时南朝另有个叫陆凯的人,折梅并写诗寄赠一位陇头姓范的好友,因陆凯范晔的名气很大,其诗在流传中也就被移宫换羽了。——这一说法颇有几分道理。
附录:见有一篇叫《梅岭无处不飞花》的文章说:“梅岭,以梅花著称于世。梅树不仅多,而且(以)奇特闻名。……三国时东吴将军陆凯的《寄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即作于此。”
说“三国时东吴将军陆凯的《寄范晔》诗云云。”错了错了,完全张冠李戴了——
在我国的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陆凯:一个为官于三国东吴,一个为官于北朝北魏。东吴的陆凯宁饮建业水,北魏的陆凯曾逢驿使而折梅(按:无可奈何,这里只得暂且沿袭旧说)。可寒来暑往,地久天长,到如今早已弄不清了谁是谁。梅岭梅花名扬中外,写一篇文章说说也应该。可惜只知其一不知二,于是乎只得懵懵懂懂乱安排:让原本折梅的陆凯靠了边,却硬将饮水的陆凯拉过来。叫饮水的陆凯折一枝梅花寄范晔,可不知道范晔在东南还是在西北?找遍了东南西北都不见,最后多亏遇上了时间老人才明白:原来在这世界上要找到范晔他呀,可还需再耐心地等上一百三十载!(按:东吴陆凯要早范晔1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