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四、《人间世》(三)何谓“人道之患”、“阴阳之患”

(2018-05-04 09:18:09)
标签:

转载

《庄子·内篇·人间世》(三)

【叶公子高(1)将使于齐,问于仲尼曰:“王使诸梁也甚重,齐之待使者,盖将(2)甚敬而不急。匹夫犹未可动也,而况诸侯乎?吾甚栗(3)之。子常语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欢成(4)。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5);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6)。若成若不成而后无患者,唯有德者能之。’吾食也执粗而不臧(7),爨无欲清之人(8),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吾其内热(9)与?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阴阳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是两也,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子其有以语我来!”】


 

(1)叶(shè)公子高:楚庄王侣的玄孙尹成子,被封于叶,名诸梁,字子高。

(2)盖:大概,大约。将:必,必定。

(3)):恐惧。

(4)寡:很少,鲜。道:。欢:高兴,喜悦。

(5)人道之患:受人指责的祸患。

(6)阴阳之患:指被人表面称赞而内心嫉恨的祸患

(7):拿,持。臧:好。

(8)爨(cuàn):烧火做饭。清:指清水。

(9)内热:谓人体阴阳不协,虚火上亢。


 

叶公子高将要出使齐国,向仲尼请教说:“楚王派我出使齐国,责任重大。齐国对待我,必定会态度恭敬而实际怠慢。平常百姓尚且不易说服,何况诸侯呢?我非常害怕。您常常教导我,说:‘所有的事无论大小,很少有不被人说三道四而高高兴兴地办成的。事情如果办不成,那必定有被人指责的祸患;事情如果办成了,那必定有遭人嫉恨的祸患。无论办成还是办不成都没有后患,只有有德行的人才能做到。’我是一个在吃上拿粗而不挑精、做饭也不要求水清的人,今天我早晨接受使命而傍晚喝凉水,我难道是虚火上升吗?我还没真正开始做事,就已经有了遭人嫉恨的祸患;事情如果办不成,必定会有被人指责的祸患。这两种结果,做臣子的我都不足以承担,先生可以教导我吧!”


 

【仲尼曰:“天下有大戒(1)二:其一,命(2)也;其一,义(3)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4)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5)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6)乎前,知其不可柰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于悦生而恶死?夫子其行可矣!】


 

(1)必须遵守的戒条或法则。

(2)命:天命,即上天之意旨自然主宰的命运。

(3)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4)解:解开,化解。

(5)适:到,往。

(6):变化。施:散布铺陈。


 

仲尼说:“天下有两个大戒:一是命,一是义。做儿女的敬爱父母,这就是命,不可在心中化解。臣子侍奉国君,这就是义,无论到什么地方都不可能没有国君,这是在天地之间无法逃避的。这就叫大戒。所以侍奉父母的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要使父母安心,这是孝的极点;侍奉国君的人,无论办什么事都要让国君安心,这是忠的极点。懂得自我修养的人,不将悲哀和欢乐的变化表现出来,知道无可奈何而像天命般地安心接受,这是德行的极点。做臣子的原本就有不得已的地方,真正去做事而忘掉自身,哪里还有闲暇乐生厌死呢!你去做就可以了!


 

【丘请复以所闻:凡交近则必相靡(1)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言必或传之。夫传两喜两怒之言,天下之难者也。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凡溢之类妄,妄则其信之也莫,莫则传言者殃。故法言(2)曰:‘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阳,常卒乎阴,泰至(3)则多奇巧;以礼饮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乱,泰至则多奇乐。凡事亦然,始乎谅(4),常卒乎鄙(5);其作始也简(6),其将毕也必巨。】


 

(1)靡():通摩擦

(2)法言:格言。

(3)泰至:达到极点。泰:通

(4)谅:谅解,互相诚实。

(5)鄙:狭窄;浅陋

(6)简:怠慢倨傲


 

让我把听到的再告诉你:凡是国与国交往,邻近国家一定要用信用往来遥远的国家必须用语言来表示忠诚语言必须有人来传达传达两国国君都高兴或都愤怒的言辞,是天下最困难的事。两国国君都高兴定添加过分赞美的言辞,两国国君愤怒必定添加过分憎恶的言辞。凡言辞是虚妄的虚妄就没人相信没人相信那么传达言辞的人就遭殃。所以格言说:传达真实的内容,不传达过分的言辞,就几乎保全自己。’再说用机巧相互较量的人,开始于赞美常常结束于嫉恨,达到极点时就多是奇特的巧技了。按照礼节饮酒的人,开始于规规矩矩,常常结束于迷乱无序,达到极点时就多是奇异的快活了所有事情都是这样,开始于谅解常常结束于偏狭。如果事情刚开始时就简慢快结束时必定艰巨。


 

【夫言者,风波(1)也;行者,实丧也(2)。风波易以动,实丧易以危。故忿设无由巧言偏辞(3)。兽死不择音(4),气息茀然(5),于是并生心厉(6)。克核(7)大至,则必有不肖(8)之心应之,而不知其然也。苟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终(9)?故法言曰:‘无迁令,无劝成,过度益也。’迁令劝成殆事,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可不慎与?且夫乘物(10)以游心,托(11)不得已以养中,至矣。何作为报也,莫若为致命(12),此其难者。”】


 

(1)风波:风吹波浪;波浪的特点是越扩散越势弱。

(2)行:指言语像波浪一样扩散。实:真实内容。丧:失。

(3)忿:忿怒。设:施行;这里指发作。巧言:浮华不实的话偏辞便巧的话。

(4)不择音:狂呼乱叫。

(5)茀(:气息急促的样子。茀:通“”。

(6)并:同时。心厉:伤害人的恶念。

(7)核:逼迫、苛责

(8)不肖:不善,不贤。

(9)所终:结果,下场。

(10)物:事,事情。

(11)托:寄托。

(12)致命指传达国君的言辞


 

言语,就像风吹起的波浪越扩散真实内容越丧失。风吹起波浪容易引起动荡真实内容的丧失容易带来危害。所以愤怒不能因巧言偏辞而发作。野兽临死狂呼乱叫,气息急促,于是同时产生伤害人的恶念逼迫达到极点,就必定会有不道德的心智来应,而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如果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知道会有什么结果所以格言说:不要改变命令,不要勉励人成功,这都是过度地增加。’改变命令、勉励成功会使事情变得危险。好的结果的达成需要很久,坏的结果一旦形成就来不及变更,能不谨慎吗!如果顺着事情来用心,寄托于不得已而保养心神,这就最好了做点什么来报答国君,不如如实地传达国君的言辞这是最难做到的


 

解析:

教完野鸡如何进出笼子,此段孔丘又教笼鸟如何在名利的笼子中扑腾。孔丘指出:“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所以笼鸟只能“知其不可柰何而安之若命”,“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也就是说笼鸟无处可逃,想办法办好自己的事也就是了,不要考虑太多。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