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拖延心理学

(2017-06-13 23:43:20)
分类: 读书观影

这两个星期读了《拖延心理学》,从心理学而不是时间管理的角度看拖延现象,重点分析拖延的根源,当然也有实用的技巧,读来挺有意思。

 作者提出:拖延根本上是一个认识自己、跟自己相处的问题,关乎自尊。拖延的根源在于恐惧:恐惧失败、恐惧成功、恐惧对自己的生活失去掌控(从而叛逆),恐惧面对自己能力的局限,恐惧不被接受。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也在想自身的拖延问题。我自认为算是雷厉风行的,拖延的事情不多,但大多与社交有关,我害怕跟人聊天、害怕谈判、害怕求助,我想归根结底是害怕被拒绝,害怕被发现自己的social skills欠奉,所以总会不自觉地拖延打电话、拖延复杂的约谈。

书中给出的最关键的建议是,要抱着成长的心态,关注自己努力和挑战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为自己的点滴进步心生欢喜。“个人成长中的一个使命是要发展出对你自己的合理认知,并接受自己的局限性,同时又能维护一个积极的自我价值感。”

“对自己的弱项心怀敬畏地给予关注,友善地对待自己,并通过提高相应的技能,或者做一些相应的安排,那样,你才可以真正地帮到自己。”

还有印象比较深的一点是父母在孩子养长拖延习惯中所扮演的角色——拖延是由心理根源、生物因素和人生经验交织在一起的。似乎所有心理问题都跟童年阴影有关,都跟父母有关。这让我也想起了很多小时候的事,也不禁对为人父母这件事心怀敬畏起来。

在实用技巧方面,都是些比较熟悉的,如设立短期明确可操作的目标,采取几个小步骤达成长期目标;将时间划分成15分钟一块的小碎片,先做起来;提升某项对完成任务有用的专门技术以增强信心;通过改变外在环境来阻隔诱惑等。我想最重要的还是成长心态,让努力本身变成一种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人生下半场
后一篇:好好说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