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随笔杂感 |
房子是躯体的庇护所。任何生物都会趋利避害,房子的坚硬外壳,一可以隔离凶猛动物,二可以抵挡强盗匪徒,三可以驱寒避暑。由此,久之,房子也便成了安全的港湾,精神的故乡,因为一旦离开故土,离开房子,就意味着躯体外壳保护层的丧失,躯体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精神上的焦虑和不安全感随之增多。在传统中国宗族和乡土社会的体制背景之下,形态各异的房子也便成了维护传统礼制和秩序的物化工具,下至北京的四合院、上至皇城故宫,皆是父权和皇权空间秩序的物化和固化。反之,种种礼教和秩序的教化也雕刻出了一种重要的民族文化心态和性格:在地域上安守故土,固本守己,不谋拓殖;在人际上重视血脉宗亲。“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便成了古训,像李贽那样“吾老矣,得一二友以永日,吾乐之,何必吾故乡也”的人也算是凤毛麟角。
传统民族文化心态使得今天的中国人,在社会转型时期,面对空间秩序的重构和分配,其本能的反应自然是,像祖宗一样,求得一处庇护之所,只不过这时候地域上从农业文明时代的乡村转移到了现代城市。于是,便形成了近年来轰轰烈烈的全民买房运动。所以,今天,在讨论“居者有其屋”的时候,通过非产权房手段解决住房问题,如果从民族性格来看,也只是权宜之计而已。按照中国人性格,只有当他住进他拥有的房子里面,他才睡得踏实!基于这种文化心态,房地产开发商转世投胎到中国,真是八辈人才修得来福份(如果是不良开发商,那也算是造了八辈子的孽了!)。所以,时下有一句流行语,“下辈子转世投胎一定要做个开发商”。但是,可别忘记了,一定别投错了地方,是在有着5000年文化厚度的中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