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随笔杂感 |
最近看了《金刚》,再次感受了一次国外真正大片的震撼。回头再想想《无极》,就感觉到有些好笑。《金刚》是一部真正的大片,有形也有神,甚至还有几分令人感动:金刚愈是强大,愈显示出它的弱小;在自然中,金刚是强大的,在现代文明的象征——城市中,它又何其弱小!所以,电影中的“金刚”反映了一种人类自身的困惑和冲突。
但是,看了金刚之后,我依然觉得,《金刚》没有人物形象。如果说《金刚》有一个相对成功的人物的话,那么这个人物就是金刚本身,但是我的感觉是这个“人物”的塑造本身并不很成功。
几年来,我也看了一些大片,一个共同的感觉是,大片没有人物形象。这和传统经典电影的确差异很大。大片有氛围,但是大片的氛围通常是超越现实的,所以对观众的触动往往只能停留在电影院里,出了电影院,往往就烟消云散了。传统的经典电影塑造的氛围往往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和观众发生的共鸣不仅仅在电影院里,还能余音绕梁,带到电影院外的现实生活之中。人物也一样。
为什么大片难于塑造出令人刻骨铭心的人物?我觉得和大片之大很有关系。大片场景大,动作大,画面大,在“大”的包围当中,人就显得有些渺小而不那么突出了。即使是大场景的主角,往往也被轰轰烈烈的背景过滤了,人不过是大场景中的一个符号而已,他不是他自己。所以,大片中的人物有些像《三国演义》、《水浒传》中的一些人物,类型化色彩浓厚,没有《红楼梦》当中的人物来得立体、真实。
现在是多元化时代了,既需要大片的形来对抗与消解现实的普通与平淡,也需要娓娓道来、如倾如诉,内涵取胜的传统电影来滋养我们的心灵。就像呆惯了大尺度的北京城,我们也许会经常怀念江南乡下的某个小桥流水人家的小镇。
前一篇:2006京城商品房住宅供地悬念
后一篇:香港“香火”之旺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