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6京城商品房住宅供地悬念

(2006-01-13 11:08:30)
分类: 地产文集
潘石屹说:“对2006年北京房地产市场来说,最关键的问题是土地。”

此言不假。2006年乃至2007年京城楼市的“光景”在很大程度上将系于今年的土地供应情况。新年伊始,在业界盛传2006年北京将上调基准地价时,人们更在猜、算、盼:今年能有多少地?今年能供多少地?

上周,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安家盛在北京城市管理广播透露,去年1月-11月,北京市实际供地量6000余公顷,约占年度计划的93%多。其中,经济适用房用地供应了约300公顷,与年初计划数200公顷相比完成了148%;商品房住宅(包括公寓、写字楼等)供应了约627公顷,与年初计划数相比完成了36%;商业服务业、娱乐业供应了约428公顷,与年初计划数相比完成了78%。

去年7月,北京市公布了《北京市2005年度土地供应计划》,根据该计划,2005年度北京市的商品房住宅用地1750公顷。627公顷之于1750公顷,去年北京商品房住宅供地亏欠的缺口在2006年将会有何表现,这是一个悬念。

单纯以2005年的土地供应来判断2006年的楼市供应似乎有些简单。有关统计显示,2005年京城全年共有48块土地交易成功,通过公开招拍挂方式出让的土地规划建筑面积为300万平方米。

据中原地产统计,2004年8·31过关的住宅项目用地有191个,规划建筑面积3265万平方米,而2005年1月-11月,京城商品住宅新开工面积只有1526万平方米。也就是说,仅以8·31过关土地计算,如果剩下的土地能够开工,那么总量将也在1700万平方米。
事实上,因为种种原因大量批出的土地并不能真正形成有效的供应量。据安家盛介绍,从2002到2004年,北京市经营性土地供应数量近1万公顷(其中用于商品房建设的土地是8000公顷),根据市建委的统计数据,近三年完成的商品住宅建筑量近5000万平方米,如果按1∶1.5的平均容积率框算,约使用了近4000公顷土地,那么就意味着,仅经营性土地而言,就有约4000-6000公顷土地尚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

综合以上数据,如果一切向好,今年北京市潜在的商品房住宅土地供应数量应该远远大于2005年。

近年来,北京市的土地供应有起有落。数据显示,2002年北京市全年的土地供应总量为4559公顷,2003年达到了6438公顷,2004年高达9498公顷,2005年则跌至2003年的水平。今年是不是又是一个波峰年?

有消息透露,《2006年北京市土地供应计划》的编制工作已接近尾声,今年土地供应的总量将控制在7000-7500公顷之间。其中,住宅商品房用地的供应为2300—2500公顷;商服用地为450-500公顷。另有知情人士透露,据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统计,2006年能够实现土地招拍挂的经营性项目用地约2144公顷。

可见,今年无论是总的土地供应计划还是招拍挂用地,都高于去年。业内人士认为,用地、供地问题的关键不是数字,而在于落实,比如今年的土地供应计划能否尽早出来,如何把握好供应节奏,如何使土地形成真正的供应量,如何清理拖欠出让金的地块使之加速入市,落实“两年之内不开发的土地要无偿收回;一年不开发的要收土地占用费”的规定等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