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随笔杂感 |
用百度搜索一下“仪式”一词,依次可见的条目有:升旗仪式、奠基仪式、婚礼仪式、签约仪式、揭牌仪式、启动仪式、捐赠仪式、成人仪式、升旗仪式、颁奖仪式、就职仪式、开牌仪式、交接仪式、抽签仪式、告别仪式、签名仪式、启动仪式……
“仪式”包围了我们的生活。
除了上述仪式之外,这几年我们的生活里又增加了一个仪式:楼盘“开盘仪式”。房地产媒体上,似乎天天都能看到楼盘开盘的新闻或广告。和二十年前甚至十年前相比,的确感到今非昔比了。“开盘”一词在过去也是有的,不过多指黄金、证券等交易所开始营业,报告当天行情,今天则增加了楼盘开售一项。
为什么几乎所有的楼盘在开盘之时,都会搞一个轰轰烈烈的“仪式”呢?
楼盘开盘的形式千变万化,但是据我所见,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则是“悬念式”。前面无论是大腹便便的领导的讲话,还是金童玉女的婀娜舞蹈、美妙歌喉,无非都是为了后文作铺垫,然后就宣布“主角”出场了——这主角,自然就是“楼”或“房子”。当然,也有前面比较简短,省了靓女帅男的情节的。楼盘出现在众人眼里的方式,一般是主持人在“主席台”上指引,“核心人物”靠近楼盘模型或者象征物,所有的“观众——当然其中大部分一般会是购房者,都端坐在大小不等的台下,然后,缀以铺陈繁复的声光色影,于是楼盘就炫彩登场了。在震耳欲聋的音乐、绚丽的色彩的“轰炸”下,台下所有的人几乎都会屏住呼吸,眼光像钉子一样钉在了舞台……这情形有点不好形容。想必列位都读过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吧,里面的几句用来形容这场面,颇为妥当: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在这场面中,楼盘或房子的位置大概相当于“金银台”或者上面站着的什物。所不同的是,在李白的诗中,惊心眩目,光耀夺人的富丽场面后是“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而在楼盘的开盘仪式结束后,人们大都会沉浸在刚才的氛围和意境之中。
华丽的开盘场景当然首先要告诉人们的是,改变你的生活空间、生活方式甚至命运的首要生命元素是房子。以一种超越于日常生活场景的方式来告知,意在使得你的思维方式也要超越日常的冷静。这种在非常时刻曾经被挖掘、激荡出来的生命体验将在一段时间内主宰你的思维、情绪,不可能很快恢复平静。如果在这个阶段你的理智和情感被其俘获,那么你就进入了该楼盘为你设计和缔造的“理想生活空间”——当然,大多数情况下这不过是一种噘头而已。当然,也许问题没有这么简单,在“仪式”的背后,还有围绕“房子”或“楼盘”早就设计好的种种“说辞”——这些说辞也许并不空洞和渺茫,往往都会有一些似有若无的硬件来支持。因此,在购房者说服自己的逻辑里,看似充满理性和客观,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被一些虚幻的价值和场景——开盘“仪式”所产生的奇特幻境牵着鼻子走。
也许这是开盘最一般的功用。然而除此之外,也许开盘的仪式中还蕴涵了更多潜藏的意蕴。在开盘的仪式设置中,房子或者楼盘被置于一种至高无上的崇高地位,人则从前景中隐退于背景。这多少表达了在中国特殊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进程中人们对“房子”的一种态度。过去,房子在“单位”,房子靠分配,辛劳一生,倘若能够分得一套房子,也算是功德无量的事情了。许多悲欢离合的故事都围绕房子展开。在特殊的历史文化生态中,绝大多数国人形成了对房子的一种特殊的刻骨铭心的情感。这种情感浇灌在日常生活的体验中,传诸后世,今天的人们在血液中间凝铸着父辈与房子的恩怨情结。今天,在人口迅速汇聚、资源日益稀缺的大城市购买一套房子,同样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飘落在城市街头的千万颗孤寂的灵魂,看到入夜鳞次栉比的高楼里飘落出来的一缕缕灯光,没有理由不会想起刚刚逝去的父辈的艰辛和体验。这进一步强化了这些城市的水泥怪物不可一世的崇高地位,让人变得越来越渺小。
现在,即使在一个普通人的眼里,有时候也许不免产生这样的疑问:何谓房子,不过是几十或者上百平方米的空间罢了,尽管这个空间甚至高居天宇,“手可摘星辰”。可是,为什么要拥有一套,甚至要付出工作生命中一半的时间呢?“20年按揭”,“30年按揭”,二三十年之后,今天一个个购买房子的人都逐渐步入半百、花甲之年了,到那个时候,偿还银行的债务才了结。生命中最有价值的时间段似乎都在和一套房子叫劲,难怪人们面对房子不油然而生一丝崇高敬意,而“仪式”不过是这种敬意的一种符号化表达而已。然而,透过这神秘、崇高的“仪式”中,不知道这尘世中人们,在彼时的欢欣中,能否体味到意一丝人生的苦涩与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