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流通真那么可怕吗?

(2008-07-01 15:46:05)
标签:

财经

基金

全流通

小非

控股地位

黄山

杂谈

  全流通真的象人们所说的那样可怕吗?它真的会给市场带来多大压力和影响?当前主流观点较为鲜明的是二种:1、资金压力大。多数人认为,由于大、小非减持造成市场供大于求;2、大、小非的成本低。

  全流通是证券市场三公原则的制度完善,如果长期同股同权不同价,这不是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其次影响市场的因素很多,就投资而言,是取决于企业的价值,而不是取决于流通股本的多少,之前一样的公司,一样的股本,全流通从形式上并没有改变公司的规模和经营性质,以及它的财务状况;一家优秀的公司,如果经营业绩不断增长,作为持有人而言,不会因为持有成本低而卖出股份,放弃未来仍将使资本收入大幅增长的机会,就大股东而言,绝对的控股地位,意味着管理权、决策权、经营权,如果卖出股份,就意味着控股地位将可能发生变化,或者说放弃公司的管理权。

  从这一角度上看,所谓的大非减持,前提条件是要保证绝对控股地位,减持就意味着放弃股份,放弃所减持股份所带来的收益,当然,前提必须是一家优秀的公司,如果是一家发展前景不好的企业,拥有管理权的大股东自己都不看好自己企业未来发展前景,那么这样的公司怎么会是投资者选择的购买对象呢?所以,判断是否有投资价值,是取决企业的本身,而与全流通无关,如果说是一家成长性好的公司,减持出来,不是给更多投资者机会吗?我们不应害怕,而应该感谢机遇给予我们更多的买入机会。

  全流通后,大股东会更加重视自己公司的股价,因为他们就是最大的“庄家”,股价跌了,自己的资产价值就会缩水,未来更多上市公司会关心公司市值管理这一问题;同时,全流通后,有促进和提高证券市场的并购、收购机会,有利于通过市场价格完成收购,而不是象以前一样,通过协议转让股份的方式,至少说这样的方式会减少;大股东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将更加重视企业的管理和经营,只有企业不断创造出利润,公司的股价才会不断上涨,自己的股份价值才会不断提高。因此,全流通或者说大、小非减持不是判断市场的主因,更多是市场的诱因,是广大投资者心理因素,当然有不少公司出现了减持行为,更多是市场自身的因素或者是别的因素所致,最后强调一点别把大、小非拿来当市场下跌的主因来解释了。

  分析以上因素之外,我们回到市场本身来体会,继三一重工、有研硅股、黄山旅游之后,中航精机也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承诺将自愿继续锁定解禁的限售股两年。 三一重工这只“股改第一股”此前自愿锁股之举无疑为众多即将解禁的上市公司大股东们做出了榜样。“自愿锁股”这一举措,正被越来越多即将全流通的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所接受。在当前证券市场视“大小非解禁”如洪水猛兽之际,三一重工这只“股改第一股”大股东的此举曾博得市场涨停板的积极回应。随后,有研硅股、黄山旅游等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不约而同宣布将所持即将解禁的限售股自愿再锁定两年。鼎立股份则表示,大股东承诺若公司股票在二级市场价格低于20元,将不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所持有的公司股份。

  这些即将“全流通”公司控股股东近期的集中承诺,对于缓解当前市场压力、提振市场信心作用较大,并被越来越多上市公司所认可。身处在这一转变和多变的时代,投资者的战略投资目标一定要准备应付各种情况,决不能断了自己的后路,也不能把一切冒险都基于对股市未来进程的乐观或悲观态度上。谨以此文抛砖引玉,欢迎大家提出不同的建议和看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